[发明专利]一种六自由度咀嚼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0647.X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4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尚龙;杨丽丽;汤文杰;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徐金琼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咀嚼 机器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基于对正常状态下成年人咀嚼运动中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韧带及参与咀嚼运动相关组织结构进行生理特征研究分析,设计一种咀嚼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设计涉及基于Cortex-M3控制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口腔生物材料和新型食品开发需要对颗粒度、质地、咀嚼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目前,对食物或材料的评估主要采用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感官评价法主要依赖品尝专家的主观评估,过程费时费力,评价结果主观性强、而且不稳定;常用的仪器评价法是简单的机械压缩试验,多属于半经验或模拟测定,评价结果与人类感知相差较大,而且不能对多种质地特性做出准确表达,故不能反映真实的咀嚼过程。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食品质地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市场上急需快速、客观、准确、类人的食品质地评价方法。咀嚼机器人是一类可以模拟人类咀嚼行为的机器人,它可以真实的复现人类的咀嚼动作并采集分析咀嚼的信息,包括咀嚼力、位移、速度等内容。咀嚼机器人研究是集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感知系统、实时控制、食品科学、生物力学及机械电子学于一体的工程科学。咀嚼系统的机器人化可为上述工作提供一种科学的手段。
为了使咀嚼机器人运动轨迹平滑,需要对驱动杆的位置进行规划时,驱动杆运动位置的插值多采用3次多项式插值,它需要力矩大,力矩过大,同等减速条件下所要求匹配的电机功率就越大,电机功率越大,电机尺寸跟着增大,价格也可能增加,安装电机所需要的空间增大,增大机器人的体积。力矩过大,同等力臂条件下导致受力过大,需要增加驱动杆及机构整体的强度,提高设计成本。过路径点的3次多项式插值在同样起始点位置和同样的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比点到点的3次多项式插值所需力矩小。
目前对多自由度机器人控制多采用4轴或6轴驱控一体机如ADT-QC600。或者采用ARM7及DSP等高速处理芯片该类芯片设计机器人系统要求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控制电机同指令的输出。同时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过重的负荷影响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实时性并且成本较高。传统的PID控制器结构简单、实现简单、控制效果良好,所以在咀嚼机器人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机器人机械加工精度问题,每个机器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很难得到一致的PID控制参数。针对传统PID控制器的特点,将摸糊控制技术引入到PID参数自整定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在线自整定PID参数。通过和传统的PID控制器比较,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具有具有灵活性好,控制适应性强,动态、静态性能好等优点。模糊控制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咀嚼机器人的咬合运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张开闭合阶段采用模糊控制,响应更快,咬合阶段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使轨迹更精确,适应性更强,更能满足咀嚼机器人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对咀嚼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性价比高STM32F103芯片分为主从分工协作,完成对下颌处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AD转换传输任务的同时控制6轴电机完成机器人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传统的点到点的3次多项式插值所需力矩大,所需设备体积较大。
2、由于机器人机械加工精度问题,每个咀嚼机器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和六个驱动杆对称性,很难得到一致的PID控制参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才有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六自由度咀嚼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规划咀嚼机器人的各分支杆的运动轨迹,通过切牙点的位置和位姿求出各驱动杆的伸缩,过路径点的3次多项式插值方法求出各驱动杆期望位置和速度;
步骤2:根据各分支杆的运动轨迹对机器人的咀嚼过程进行控制,咀嚼过程包括张开、闭合、咬合三个阶段;咬合阶段采用模糊PID控制。
在张开和闭合两个阶段,使用模糊控制,通过电机光编码器求解电机在张开闭合时的转速,在张开和闭合两个阶段,使用模糊控制,根据预设的张开闭合的电机的速度值,判断无刷直流电机转子转速,电机转子转速达到预设位置后,执行张开和闭合动作;
咬合阶段采用模糊PID控制:以驱动杆给定位置和实际位置的偏差作为输入,利用PID控制器的参数当前值,经过运算产生位置环的速度输出。位置环的速度输出和前馈通道的速度输出,经过叠加后作为总的输出,用作电机的速度给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路径点的3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如下:
在t0时刻的运动速度为在tf时刻的运动速度为于是可以得到机器人驱动杆运动的边界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6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缘带槽的轮毂和防爆双层轮胎
- 下一篇:一种改进产品标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