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雪崩三极管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模式识别功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0528.4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彭晶;王科;谭向宇;程志万;项恩新;彭兆裕;马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雪崩 三极管 高频 局部 放电 检测 设备 模式识别 功能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雪崩三极管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模式识别功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变压器、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为代表的电气设备绝缘故障高发,给电网和发电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或损失。
局部放电是电气设备发生绝缘故障的重要原因、征兆和表现形式,故各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现象的检测非常重视。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被证明可有效检测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现象,故各电网和发电企业近年来开始大量配备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将其应用于电气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领域。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核心功能是对特高频局部放电模式进行识别,以便判断放电发生部位及其危险程度,为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提供辅助决策。
然而,国内外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生产厂商众多、产品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由于缺乏对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进行测试的有效系统和方法、特别是对居于核心的模式识别功能进行测试的有效系统和方法,如何选择技术水平高、性能优良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成为各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雪崩三极管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模式识别功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雪崩三极管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模式识别功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一种基于雪崩三极管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模式识别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触发电路、负脉冲电路、正脉冲电路、特高频发射天线组成;触发电路的输出与负脉冲电路或正脉冲电路的输入相连接;负脉冲电路或正脉冲电路的输出与特高频发射天线的输入相连接;特高频发射天线对准被测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传感器;触发电路的输出与被测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主机的外同步端口相连接。
触发电路由运算放大器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稳压管D1、触发电路输出J1、直流电源VCC、接地端GND组成;运算放大器U1,其第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R4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三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第一端,第四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第一端,第五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CC;第一电阻R1,其第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第三端,第二端连接至触发电路输出J1第一端;第二电阻R2,其第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第四端,第二端连接至触发电路输出J1第一端;第三电阻R3,其第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第三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四电阻R4,其第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触发电路输出J1第一端;第一电容C1,其第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第四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稳压管D1,其第一端连接至触发电路输出J1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触发电路输出J1与稳压管D1并联。
负脉冲电路由第一雪崩三极管Q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触发电路输出J1、负脉冲电路输出J2、直流电源VCC、接地端GND组成;第一雪崩三极管Q1,其第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第二端,第二端连接至第六电阻R6第一端,第三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五电阻R5,其第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CC,第二端连接至第一雪崩三极管Q1第一端;第六电阻R6,其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雪崩三极管Q1第二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七电阻R7,其第一端连接至负脉冲电路输出J2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二电容C2,其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雪崩三极管Q1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负脉冲电路输出J2第一端;第三电容C3,其第一端连接至触发电路输出J1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第一雪崩三极管Q1第二端;触发电路输出J1,其第一端连接至第三电容C3第一端,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负脉冲电路输出J2与第七电阻R7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