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木滞尘量的测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30128.3 | 申请日: | 2015-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1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梅;杨国锋;李长忠;孙晓丹;李彦华;刘洪庆;孙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孟旭 |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滞尘量 灌木树种 植物叶片 尘量 叶面 粉尘 灌木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尘含量的测定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灌木树种滞尘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植物叶片的采集;步骤2,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尘含量的测定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灌木树种滞尘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车辆众多,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裸地存在,加之城市工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严重。粉尘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粉尘颗粒携带有许多有毒物质和致病菌,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自2013年1月9日以来,以北京为首的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中,至今,包括一些原本城市环境较好的城市如青岛、杭州等地也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控制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社会经济得以全面、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是目前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手段。在目前尚不能完全依赖治理污染源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借助自然界的清除机制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压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减少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选择滞尘能力强又适合城市发展的树种无疑是城市绿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于不同灌木树种滞尘能力的比较没有统一科学的方法,对于树种的选择比较困难,本发明解决了灌木树种滞尘效益的量化比较问题,提出了单位体积滞尘量的测定方法,可以有效科学地进行不同灌木树种间滞尘量的比较,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及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灌木在城市绿化中的比例较大(通常占城市绿化的70%),是主要的绿化基础材料,灌木植株低矮,直接接受机动车排放和地面的扬尘,尤其是生长高度为1m左右的灌木植物,其叶片位置处于行人呼吸层的范围,这一高度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在距地10m范围内为最大。其滞尘作用最为明显。国外对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研究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提出了森林植被是颗粒态污染物蓄积库的说法,他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树木滞纳放射性颗粒物和衡量金属污染物等方面。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开始进行树木滞尘效益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位叶面积和单株植物的滞尘能力方面,单株植物的滞尘能力一般是在测定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基础上采用估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如张秀梅、黄慧娟等研究单株植物滞尘量的方法为:全株叶量采用分层取样,先目测植株对其进行分区、分层,可先按枝划分,接着对各主枝进行继续等分分级,直到能较容易的计算叶片标准小枝为止,记录小枝叶片数量后,再估算全株叶量。整株树木的滞尘量为全株叶片(为估测的数据)×单叶片滞尘量的方法(为测定的数据)。本发明首次提出采用单位体积滞尘量的测定方法,可以确切地进行灌木植物滞尘量的比较,操作方法简单,能为在有限的空间里选择滞尘效益强的灌木树种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木树种的滞尘量测定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植物叶片的采集
雨后每三天采集一次灌木叶片,一种灌木选择2-4株样株,共采叶20-40片左右,分别从植物四周的上中下部随机采集叶片;
步骤2,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
将采集的植物叶片用蒸馏水浸泡1-3h后,用软刷轻轻刷洗叶片,使附着在叶片勾缝里的灰尘充分浸洗下来,然后将叶片夹出,晾干,将滤纸称重得到W1后,将其置于漏斗中,过滤植物叶片的冲洗液,过滤完毕后,将滤纸放入60-70℃烘箱中烘干,用天平称重得到W2,两次称重的差值即为所测叶片的总滞尘量,测定叶片叶表面积(S),则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Q=(W2-W1)/S。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单位体积滞尘量的测定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每种植物选择3株,在各株上随机选取30cm×30cm×30cm大小的样方,数出各样方内的叶片数量n,换算得到各样本单位体积(1m3)内总的叶片数量N(重复3-5次,求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管结构
- 下一篇:检测锅炉炉膛内煤粉燃烧动力特性的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