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膜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29182.6 | 申请日: | 2015-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张德顺;胡伟;李汪洋;陈辉;孙晓华;王若愚;谢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9/00 | 分类号: | C08L89/00;C08L97/02;C08L93/02;C08L5/04;C08K5/053;C08K5/098;C08J5/18;B65D6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立新 |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食性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膜制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膜。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包括食品袋、食品隔离膜等)大多采用聚丙烯、聚乙烯等化工产品,使用后作为废弃物进入环境,因其不可降解,则不可避免的加剧了“白色污染”,造成了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可食性包装,即可以使用的包装,一般由淀粉、蛋白质、多糖、脂肪、复合类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如保鲜膜、包装薄膜、高点包装、食品包装、糕点包装、调味包装等。然而现有的可食性包装材料机械强度低、安全性能差、制作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食性包装膜按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制成:谷蛋白60份、海带14份、竹笋16份、甘油6份、紫胶树脂4份、明胶2份、硬质酸钠1份,所述谷蛋白优选小麦谷蛋白。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食性包装膜的制作方法为:
1)将海带与竹笋放入绞碎机中绞碎5-10分钟,再将绞碎后的海带与竹笋放入其重量和5倍的清水中,添加15mL的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30-40分钟后冷却至25-30℃,添加纤维素酶解液,待反应1.5-2小时后,再加热至65℃,保持5-10分钟,添加蛋白酶酶解液,反应1-1.5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2)在步骤1)所得滤液进行灭酶处理后,添加谷蛋白,再进行超声处理;
3)将甘油、紫胶树脂、加入2)中所得溶液中,以1800r/min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明胶、硬质酸钠后,改变搅拌速度为1200r/min,持续搅拌4-5小时,即得成膜溶液;
4)将成膜溶液采用流延法制作出成品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所有材料都是安全无毒的,提高了可食性包装膜的食用安全性;(2)以谷蛋白为基础,配配从海带与竹笋的提取物来制作包装膜,提高了包装膜的耐水、耐油和透气性,极大的提高了包装膜的机械性能;(3)通过添加紫胶树脂与硬质酸钠来调和膜中粒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保鲜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食性包装膜按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制成:谷蛋白60份、海带14份、竹笋16份、甘油6份、紫胶树脂4份、明胶2份、硬质酸钠1份,所述谷蛋白优选小麦谷蛋白。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食性包装膜的制作方法为:
1)将海带与竹笋放入绞碎机中绞碎5-10分钟,再将绞碎后的海带与竹笋放入其重量和5倍的清水中,添加15mL的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30-40分钟后冷却至25-30℃,添加纤维素酶解液,待反应1.5-2小时后,再加热至65℃,保持5-10分钟,添加蛋白酶酶解液,反应1-1.5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2)在步骤1)所得滤液进行灭酶处理后,添加谷蛋白,再进行超声处理;
3)将甘油、紫胶树脂、加入2)中所得溶液中,以1800r/min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明胶、硬质酸钠后,改变搅拌速度为1200r/min,持续搅拌4-5小时,即得成膜溶液;
4)将成膜溶液采用流延法制作出成品膜。
实验组1:玉米淀粉制作的可食性包装膜
实验组2:纤维素包装膜;
实验组3:由谷蛋白、甘油、紫胶树脂、明胶、硬质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91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