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7443.0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4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严冰;宋战平;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林潮;张璐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骨料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矿在采掘和洗选过程中遗弃的工业废料,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据估算,我国每年的排放数量约占煤炭总产量的10%,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堆存约48亿t,长期积存和逐年排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在适合的条件下还会自燃,对大气及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高效利用煤矸石资源,而且我国现在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集中期,隧使其替代传统的粗细骨料(碎石、河沙),研究将其利用到建筑行业的方法,以减少煤矸石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有以煤矸石为骨料的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往往因为其质量过轻(具有空隙)会产生漂浮的现象,或者成型后其28d的抗压强度不符合混凝土抗压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是由水、水泥、煤矸石骨料、煤矸石砂、减水剂和硅灰混合制作而成,所述的煤矸石骨料为煤矸石大粒径成分,所述的煤矸石砂为制作的煤矸石小粒径成分;
各组分的重量范围是: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且可减少基础荷载,因而可使整个建筑物自重减轻;可以将煤矿产生的大量的带有污染性质的煤矸石变废为宝,将其有效利用在道路铺设等市政、建筑施工中,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是由水、水泥、煤矸石骨料、煤矸石砂、减水剂和硅灰混合制作而成;
各组分添加的重量为:
24小时蒸养后的抗压测试结果为16.6Mpa;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1、称量2.6kg水并在水中加入0.013kg的减水剂搅拌均匀;
2、将6.47kg的煤矸石骨料、3.39kg的煤矸石砂、4.55kg的水泥倒入三十升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倒入2.6kg的水,并搅拌,每隔两三分钟静止一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搅拌三次后即可成型;
4、待24小时后方可拆除模具。
实施例2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是由水、水泥、煤矸石骨料、煤矸石砂、减水剂和硅灰混合制作而成;
各组分添加的重量为:
24小时蒸养后的抗压测试结果为20.8Mpa;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1、称量2.3kg水并在水中加入0.05kg的减水剂搅拌均匀;
2、将6.47kg的煤矸石骨料、3.39kg的煤矸石砂、4.55kg的水泥倒入三十升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倒入2.3kg的水,并搅拌,每隔两三分钟静止一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搅拌三次后即可成型;
4、待24小时后方可拆除模具。
实施例3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是由水、水泥、煤矸石骨料、煤矸石砂、减水剂和硅灰混合制作而成;
各组分添加的重量为:
24小时蒸养后的抗压测试结果为24.1Mpa;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1、称量2.4kg水并在水中加入0.035kg的减水剂搅拌均匀;
2、将5.51kg的煤矸石骨料、4.22kg的煤矸石砂、4.77kg的水泥倒入三十升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倒入2.4kg的水,并搅拌,每隔两三分钟静止一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搅拌三次后即可成型;
4、待24小时后方可拆除模具。
实施例4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它是由水、水泥、煤矸石骨料、煤矸石砂、减水剂和硅灰混合制作而成;
各组分添加的重量为:
24小时蒸养后的抗压测试结果为36Mpa;
一种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1、称量2.2kg水并在水中加入0.0335kg的减水剂搅拌均匀;
2、将5.51kg的煤矸石骨料、4.5kg的煤矸石砂、4.7kg的水泥倒入三十升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