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头及变焦镜头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7432.2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4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权;洪国书;陈信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177 | 分类号: | G02B15/177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及镜头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变焦镜头(zoom lens)及变焦镜头模块(zoom lens module)。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对于高画素、高品质的数字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DVC)及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DC)的镜头需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朝向小型化、大光圈与广视角发展。这些影像装置中的核心元件之一为变焦镜头,通过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可使远、近影像能清晰地成像,因此变焦镜头的光学品质与影像成像的品质息息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各厂商莫不致力于改良变焦镜头的品质,并降低其制作成本,以提升上述影像装置的竞争优势。
然而,目前潜望式变焦镜头的设计,因加工较为困难且受限于较严谨的公差,故较难以同时达到高解析特性、大光圈的优势及广视角。另外,小光圈应用在夜间使用数字摄影机时,易面临光通量不足、杂讯较多以及曝光不足的窘境。举例而言,美国专利第7466500号与美国第7180684号所揭露的光圈的F数值(F-number)都在3.5以上,故易面临光通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美国专利第7286299号所提出的变焦镜头不仅未满足大光圈的需求,且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2ω)小,故会导致拍摄范围变小及光通量不足的缺点,进而无法满使用者需求。
除此之外,美国专利第7375901号也揭露一种变焦镜头,其中此变焦镜头包括四个透镜群。另外,美国公开专利第20120026603号揭露一种包括四个透镜群的变焦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及变焦镜头模块,其可应用于小型化的架构,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变焦镜头,适于将一物侧的景物成像于一像侧的一成像面上。变焦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群、一第二透镜群、一第三透镜群以及一第四透镜群。第一透镜群配置于物侧与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二透镜群配置于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群配置于第二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四透镜群配置于第三透镜群与像侧之间。此外,第一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各为一固定群,第二透镜群适于相对第一透镜群移动以实现变焦。第三透镜群适于相对第一透镜群移动以实现对焦。变焦镜头符合1.90<∣T1G/Fw|<2.40,其中T1G为第一透镜群在变焦镜头的一光轴上的距离,Fw为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变焦镜头,适于将一物侧的景物成像于一像侧。变焦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群、一第二透镜群、一第三透镜群以及一第四透镜群。第一透镜群配置于物侧与像侧之间并具有负屈光度,且第一透镜群包含从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棱镜及一第二透镜,并且第一透镜连结一致动器,其中当变焦镜头模块往一第一方向震动时,致动器使第一透镜往第一方向偏离变焦镜头模块的光轴。第二透镜群配置于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群配置于第二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四透镜群配置于第三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其中第一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各为一固定群,第二透镜群适于相对第一透镜群移动以实现变焦,第三透镜群适于相对第一透镜群移动以实现对焦。变焦镜头符合16≧C.R.A.(W)/ImgH≧10及15≧C.R.A.(T)/ImgH≧7,其中C.R.A.(W)为在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时,变焦镜头的一主光线入射至光侦测器的最大场处的入射角,C.R.A.(T)为在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时变焦镜头的一主光线入射至光侦测器的最大场处的入射角,且ImgH为光侦测器的最大像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地下水回灌工艺
- 下一篇:纺织用的喂纱张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