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场拉伸的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6870.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乐伦;陈志鹏;徐洁雯;焦家铭;金典雯;陈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邓荣;徐文军 |
地址: | 5106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场 拉伸 金属 聚合物 阵列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磁场拉伸的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1)、制备铁磁性流体;2)、微针阵列模具的弹簧针蘸取铁磁性流体;磁场中放置基体;3)、下压弹簧针,使铁磁性流体液滴抵接在基体上,往上提微针阵列模具,在基体上形成底宽上尖状的微针;4)、对微针进行固化;5)、在固化后的微针表面溅镀金属层,形成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弹簧针蘸取铁磁性流体,利用磁场的磁力作用,铁磁性流体液滴在基体上形成底宽上尖的微针,将微针固化后,表面溅镀金属层,形成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该制作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制作周期短、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微针的推广,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磁场拉伸的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和喷雾吸入等,这些给药方式分别存在较多的缺陷,如下:
口服给药虽然安全简单、方便易行且费用较低,但药物容易受其他药物和食物的影响,而使得药物的效率低下,无法达到药物作用的最大化,且部分药物对消化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注射给药虽然避免了口服药物的疗效缺点,但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痛苦,治疗效果也会变差;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和喷雾吸入等给药方式则只能用于个别几种药物,无法满足当今给药的需求。此外,上述的传统给药方式还存在无法将药物完全稀释的问题。
目前,新兴的给药方式主要有透皮给药和微针给药。透皮给药是通过涂敷剂形式将药物贴于皮肤表面,利用皮肤的渗透来进行药物传输,但由于皮肤的阻碍,药物的传输效率低、速度慢;而微针给药作为一种相对高效的微创手段,兼具了效率高、损伤低、可缓释、速度快等四大优势,虽然微针给药技术有着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微针尺寸精细微小,适用于给药的微针的制作却是医疗领域的难题,难以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
微针的制作主要使用硅材料,但由于硅材料的易断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不明,使得硅材料支撑的微针在当前难以推广。相反,聚合物微针在以上方面表现良好但难以加工,相对地,金属-聚合物微针在机械性能上表现良好,一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加工处理技术成熟,适用于微针的生产。
现有技术中,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LIGA技术为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同步X射线较为昂贵以及制作周期长,LIGA技术制作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成本很高,且制作过程复杂,不易控制,制作周期长,不适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磁场拉伸的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旨在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存在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以及制作过程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磁场拉伸的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1)、制备可以固化形成微针的铁磁性流体;
2)、利用微针阵列模具的弹簧针蘸取所述铁磁性流体,使所述弹簧针的下端形成有铁磁性流体液滴;将所述微针阵列模具置于磁场中,且磁场中放置有对铁磁性流体具有亲和性的基体;
3)、将所述弹簧针置于所述基体上方,下压所述弹簧针,使所述弹簧针下端的铁磁性流体液滴抵接在所述基体上,再往上提所述微针阵列模具,所述铁磁性流体液滴在所述基体上形成底宽上尖状的微针;
4)、对形成在所述基体上的微针进行固化;
5)、在所述固化后的微针表面溅镀金属层,形成金属-聚合物微针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6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