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抗菌陶瓷釉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5933.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淑波;李振东;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抗菌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纳米抗菌陶瓷釉层的制备方法,涉及到通过在陶瓷釉层基体添加抗菌元素进行抗菌杀毒的陶瓷釉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陶瓷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陶瓷在生活方面需求量很大,如餐具、卫生洁具等,在陶瓷表面通常附着一层釉,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其厚度通常为0.2-0.8mm。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油渍侵蚀等特点。因此,目前生活用瓷广泛采用上釉的工艺提高陶瓷制品的外在质量。目前我国现有的抗菌陶瓷在专利CN1458128A中,将烧制好的陶瓷浸入铜盐、锌盐、银盐或镁盐溶液中,使金属离子通过互扩算或自扩算进入陶瓷釉层。虽然该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非常简单,但是釉层实质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离子通过互扩算或自扩算进入陶瓷釉层非常有限。在专利号961104791中提出了一种气相沉淀法,但该方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同时,采用含金属离子的釉料高温烧结方法易产生杀毒金属离子的挥发。因此,研发一种通过在陶瓷釉层基体添加抗菌元素进行抗菌杀毒的陶瓷釉层制备方法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目的,锌、铜、镁和银金属具有广谱抗菌属性,采用在釉层基体材料中添加无毒、无污染的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镁和氧化银粉末,在釉料高温烧结过程中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镁和氧化银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使抗菌元素均匀的分布在釉层中。从而使陶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持续不断的释放出抗菌元素,从而达到抗菌杀毒的效果。本发明釉层材料的前驱体化学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镁,二氧化钛和氧化银,其中SiO2:45~60%,Al2O310~14%,CaO:7~10%,ZnO:5~7%,CuO:2~5%,MgO:3~6%,TiO2:1~3%,Ag2O:0.2~2%。通过釉层基体材料粉末和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镁和氧化银粉末混合原位生成一种抗菌陶瓷釉层粉末,然后将抗菌陶瓷釉层粉末细化为纳米晶粒,最终将纳米抗菌陶瓷釉喷在陶瓷胚体上经过1250℃高温烧制获得纳米抗菌陶瓷釉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稳定、生产成本低廉、无污染排放、可在常规条件下组织生产的一种纳米抗菌陶瓷釉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釉层较传统的釉层具有更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较常规抗菌陶瓷釉层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生成纳米抗菌陶瓷釉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釉层材料经过晶粒细化后达到纳米级,从而锌、铜、镁和银金属颗粒更为细小和均匀的分布于釉层中,金属颗粒直径为30-80nm,能够快速、持久的不断释放出抗菌元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通过原位生成纳米抗菌陶瓷釉层材料超细粉末,然后粉末粒度细小的纳米抗菌陶瓷釉层材料超细粉末制备为纳米抗菌陶瓷釉浆,充分搅拌釉浆,获得悬浮性能高纳米抗菌陶瓷釉浆,从而可使纳米抗菌陶瓷釉层熔化温度显著下降,获得的坯釉粘附能力也显著提升,最终能使纳米抗菌陶瓷釉浆与陶瓷基体充分吸附反应。测试表明所获得的原位生成纳米抗菌陶瓷釉层较传统的釉层具有更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较常规抗菌陶瓷釉层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原位生成纳米抗菌陶瓷釉层超细粉末的前驱体化学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镁,二氧化钛和氧化银,重量百分比其中SiO2:45~60%,Al2O310~14%,CaO:7~10%,ZnO:5~7%,CuO:2~5%,MgO:3~6%,TiO2:1~3%,Ag2O:0.2~2%。将按比例配制的能够生成纳米抗菌陶瓷釉层超细粉末的先驱体装入石墨容器中,在氩气气氛保护和1250℃-140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120min-240min合成,然后加无水乙醇于球磨机中进行机械化球磨24小时,获得具有30-80nm晶粒尺寸超细先驱体复合粉末,其中氧化银发生如下反应:
2Ag2O=(加热)4Ag+O2↑
本发明中陶瓷釉层的各成份的来源和作用分别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5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单向阀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表面成膜型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