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灯条老化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4274.5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周;周红方;杨全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欧可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4 | 分类号: | G01R3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老化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灯条老化监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ED生产研发过程中的样机老化装置,属于LED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广告媒体、舞台背景、楼宇装饰、交通信息、体育场馆等。随着LED显示屏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虽然LED显示屏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由于其作为一种新兴行业,以及各生产厂家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使得LED显示屏行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由于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生产厂家的设施还没有很完善,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仅就LED条形屏产品而已,在出货前的老化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1)现在LED厂家在生产条形屏的过程中,由于LED灯条的数量巨大,因此大多数都没有对LED灯条进行单元测试,而是生产完直接装好成本进行成品测试,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再对出现问题的屏幕进行二次拆卸维修,这样,就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增加,同时,拆卸过程中可能造成其他问题的产生。
(2)有些厂家对LED灯条进行单元测试,但是均是在生产车间找出空地进行操作,占用空间大,不方便移动,而且走线比较混乱,安全性很难保证。
(3)由于生产线大多是人工操作,由于员工疏忽造成测试后与未测试的产品容易混淆,达不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无锡通明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9月公开了一种LED灯条老化装置,包括支架、LED控制卡、电源;所述LED控制卡包括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包括直流输出端;所述支架上设置至少一个中竖梁,所述中竖梁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LED控制卡的信号输出端、电源的直流输出端均固定于所述中竖梁上。该装置使得条形LED显示屏的单元老化测试更加方便,有效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可靠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上述专利只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对灯条进行老化,不能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改变参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能够对老化的LED灯条进行有效的监控。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保证LED条形显示屏的产品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灯条老化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条形显示屏单元测试老化不能监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LED灯条老化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LED发送卡与显示器连接,将LED接收卡与灯条老化支架连接,并将LED灯条安装于灯条老化支架上,将电流检测装置与LED灯条连接;
步骤2、设置老化参数,通过LED发送卡将老化参数发送至LED接收卡;
步骤3、设定亮度参数为255;
步骤4、控制红色LED灯、绿色LED灯、蓝色LED灯依次点亮预先设定的时间,分别检测该步骤中红色LED灯、绿色LED灯、蓝色LED灯的电流值,并存储为第一至第三电流值;
步骤5、控制红色LED灯、绿色LED灯、蓝色LED灯依次点亮预先设定的时间,亮度参数为125;
步骤6、控制红色LED灯、绿色LED灯、蓝色LED灯全部点亮预先设定的时间,亮度参数为255;
步骤7、判断第一至第三电流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至第三电流阈值,如果其中之一大于阈值,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4至步骤6;
步骤8、重新设定大于电流阈值对应颜色的LED灯的亮度参数,执行步骤4至步骤6;
步骤9、重复执行步骤4至步骤7,直至完成预先设定的循环次数。
所述灯条老化支架上设置至少两个中竖梁,其中一个设置电源输出端口,另一个设置信号输出端口,所述中竖梁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接收卡的信号输出端与中竖梁上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与中竖梁上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灯条的信号输入端口和电源输入端口与中竖梁上的信号输出端口和电源输出端口对应连接,所述灯条老化支架包括两个底座、一个横梁、两个侧竖梁;其中一个侧竖梁垂直设置于一个底座上,另一个侧竖梁垂直设置于另一个底座上,所述两个侧竖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横梁设置于两个侧竖梁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竖梁垂直连接;所述中竖梁与所述横梁垂直连接,且与侧竖梁平行,所述底座与侧竖梁之间设置三角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欧可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欧可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4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