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器启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23495.0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亮;郭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开元智信通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电器 启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汽车电器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市民生活的便捷程度也在逐年提高,如汽车拥有量的提升等方面。
伴随着汽车总量的上升,汽车生产厂家在不停的研发拥有新技术的汽车,如前些年的倒车雷达系统、远程定位系统;又如近些年的自动泊车系统、定速巡航系统等。这些新出现的技术都为市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除了使汽车拥有新的功能,在汽车改进方面,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如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汽车耗电量(或者说提高汽车的工作时间)。其中,在降低汽车耗电量方面,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长久的探索。
如,在汽车电器控制方面,如何合理的控制汽车电器的工作状态,不只影响了汽车整体的耗电量(降低汽车电瓶的电能损耗),还影响了汽车电器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相关技术中,汽车电器通常是通过一个控制开关和一个电能转换器,与汽车的电瓶进行连接。电能转换器的作用是将电瓶的电能进行转换,以向汽车电器供能,控制开关的作用是控制汽车电器的工作状态,或者是控制电能转换器的工作状态。
但使用中发现,相关技术中,对汽车电器进行控制的便捷性不够高,可能会导致控制延迟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电器启动装置,以使汽车电器能够准确的在汽车发动的时候进行及时启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汽车电器启动装置,包括:低脉冲检测模块,
低脉冲检测模块包括顺序连接的信号采集端、脉冲检测单元和信号输出端;
信号采集端用于采集汽车电瓶的电压;
脉冲检测单元,用于在信号采集端采集到低压脉冲信号时,生成第一工作信号,并将第一工作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与信号输出端连接的逻辑锁定模块,逻辑锁定模块包括顺序串联的第一输入端、锁定单元和驱动端,第一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锁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工作信号时,持续通过驱动端向电器开关输出第二工作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逻辑锁定模块还包括第二输入端,用于采集停止信号;
锁定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停止信号时,停止通过驱动端向电器开关输出第二工作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脉冲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2、电容C14、电阻R1和电容C15;
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6、电阻R5和三极管Q2的发射机顺序串联;
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14和接地端顺序串联;
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电容C15顺序串联。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阻R6与信号采集端电连接;
电阻R1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锁定单元包括:电容C17、电阻R3、三极管Q3、三极管Q1电容C16、电阻R10、电阻R9和电阻R16;
三极管Q3的基极、电容C17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顺序串联;
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3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顺序串联;
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16和三极管Q1的基极顺序串联;
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9和第二输入端顺序串联;
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9、电阻R16顺序串联。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电器开关,电器开关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控制端和直流转换芯片;
直流转换芯片分别与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和控制端电连接
电流输入端用于接收汽车电瓶的电能;
控制端与驱动端电连接;
直流转换芯片用于在控制端接收到第二工作信号时工作,并通过电流输出端输出电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三极管Q3和三极管Q1均为NPN型三极管;
三极管Q3的CE电压大于25V,放大倍数大于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开元智信通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开元智信通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3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