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3166.6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安雨;佟守正;郝明旭;王雪宏;刘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球茎 移栽 快速 恢复 扁杆藨草 湿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可利用种子或球状块茎繁殖。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以等地区,是松嫩平原西部莫莫格湿地的典型湿地植物,其球状根茎是全球濒危水鸟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重要食物资源。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局部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盐碱化等状况,导致扁秆藨草分布面积减少,球茎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为保护白鹤生境和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扁秆藨草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扁秆藨草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即利用种子和球茎繁殖。由于球茎的分生机能和再生能力,块茎繁殖具有缓苗时间短、建植迅速、操作简便等特点,是扁秆藨草人工快速繁殖主要方式。目前仍缺乏扁秆藨草湿地的人工快速恢复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扁秆藨草湿地存在恢复慢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
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扁秆藨草返青初期,挖取扁秆藨草球茎,并将相互连接部位分开,筛选形态完整且具有健康芽口的球茎;
二、将挖取的扁秆藨草球茎用湿草袋包装贮存,控制湿度为80%~100%,温度为4~5℃;
三、在中国东北5月栽种步骤二得到的扁秆藨草球茎,将芽口朝上压入湿润土壤中,埋深5~10cm;
四、控制扁秆藨草株距为10cm,行距为15~25cm,完成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利用扁秆藨草营养繁殖特性,在5月上旬扁秆藨草返青前,直接利用完整的球茎作为材料,在恢复湿地直接进行种植。此方法简便、繁殖速度快、投入和管理成本较低,利用该方法可实现扁秆藨草在10天内快速缓苗,保证球茎成活率在90%以上,一年生扁秆藨草植被覆盖度达45%左右,翌年可达60%以上。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莫莫格湿地扁秆藨草植被恢复、优化湿地植被格局以及构建人工湿地等项目中。
本发明用于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扁秆藨草返青初期,挖取扁秆藨草球茎,并将相互连接部位分开,筛选形态完整且具有健康芽口的球茎;
二、将挖取的扁秆藨草球茎用湿草袋包装贮存,控制湿度为80%~100%,温度为4~5℃;
三、在中国东北5月栽种步骤二得到的扁秆藨草球茎,将芽口朝上压入湿润土壤中,埋深5~10cm;
四、控制扁秆藨草株距为10cm,行距为15~25cm,完成一种利用球茎移栽快速恢复扁杆藨草湿地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扁秆藨草营养繁殖特性,在5月上旬扁秆藨草返青前,直接利用完整的球茎作为材料,在恢复湿地直接进行种植。此方法简便、繁殖速度快、投入和管理成本较低,利用该方法可实现扁秆藨草在10天内快速缓苗,保证球茎成活率在90%以上,一年生扁秆藨草植被覆盖度达45%左右,翌年可达60%以上。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莫莫格湿地扁秆藨草植被恢复、优化湿地植被格局以及构建人工湿地等项目中。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扁秆藨草返青初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挖取扁秆藨草球茎采用铁锹。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采用剪刀将相互连接部位分开。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控制湿度为82%~95%,温度为4.3~4.8℃。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埋深6~8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行距为18~20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3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