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2998.6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5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严铸云;何冬梅;沈小凤;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A01G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根际土 分泌物 收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根际观察盒、收集器、非根际土试管,根际观察盒包括根系生长室和收集室,根系生长室和收集室之间设有竖向的隔离网,收集器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收集器的两端均设有封闭网A,非根际土试管两端开口,非根际土试管一端设有封闭网B;本发明还公开了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的收集方法。本发明适用于在土培条件下,不扰动植物根系、不破坏植物根际环境对植物进行研究,又能实现可控条件下对不同根系位置、不同时间动态监测分析土培植物根际的分泌—吸收行为过程,同时获得根际土壤和根际分泌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尤其涉及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际分泌物的收集主要集中在水培,也有基质培收集法和土培法。水培法和基质培法与植物实际生长的土壤栽培条件下的根际环境和植物生理状况有较大的差异。传统土培法均是将植物根系取出后用蒸馏水淋洗,将淋洗液作为根际分泌物,整个操作过程中,根系极易受到损伤,根系本身内含物和伤流液会对植物本身根际分泌物造成影响。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不同,一些研究者设计了特殊装置来收集根际分泌物。如中国专利CN1963437A通过阴阳离子树脂设计了一种根际分泌物连续收集装置,但设计构造较复杂,不容易放置,并且只能区别浅层和深层部分的根系分泌情况。中国专利CN102776662A提供了一种旱生植物根际分泌物的收集装置,只能供旱生植物根际分泌物的收集。由于植物的根际分泌物,在不同的位置和生理时期存在差异,分泌后进入土壤环境并受根际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装置与植物实际的根际分泌物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植物根际环境研究,首先要获得根际土样品,但实际区分根际与非根际较为困难,因为根系性质存在梯度变化。在一般条件下精确区分根—土界面,采集土壤样品,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目前获取根际土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间根际土壤采集方法和室内模拟培育法,前者区分根际土和根面土太粗糙,难以表明根际土和根系真正的状况。后者应用较多,主要包括水平根面容器培养法、垂直根面容器培养法,水平根面容器培养法由Kuchenbuck和Jungk(1982)首次设计提出,在植物根系下部形成根垫,根垫与其下部土壤接触一定时间后,用切片机或徒手将土壤切成1mm厚的薄层供分析用;钦绳武(1984)等首次用改进的垂直根面容器培养法,测定水稻根际氮素肥料的变化,改进后的方法能任意选择不同部位的根段和植物的不同生育期进行根—土界面养分迁移状况的研究,但每次所得到的土壤样品有限,不能同时作多项目的测定。
综上,这些方法只能对所进行的特定研究有一定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实现可控条件下无干扰地动态监测分析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植物根际的分泌—吸收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适用于在土培条件下,研究出不扰动植物根系,不破坏根际环境,又能实现可控条件下不同根系位置,不同时间动态监测分析土培植物根际的分泌—吸收行为过程,同时获得根际土壤和根际分泌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的植物根际土和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根际观察盒、收集器、非根际土试管,所述根际观察盒包括根系生长室和收集室,所述根系生长室和收集室之间设有竖向的隔离网,所述收集器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收集器的两端均设有封闭网A,所述非根际土试管两端开口,非根际土试管一端设有封闭网B。
优选的,所述隔离网、封闭网A、封闭网B均为300目的尼龙网,所述非根际土试管材质为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网A、封闭网B均采用棉线固定,所述收集器、非根际土试管均设有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根际观察盒底部均布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根际观察盒为透明的聚丙烯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2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及其摩擦毂
- 下一篇:电机和联轴器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