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D3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1823.3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郗日沫;董亚庆;尹永梅;孟萌;李小刚;张丽沙;王玉芬;宋兆瑞;龙浩;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天津三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小刚 |
主分类号: | C07K14/765 | 分类号: | C07K14/765;C07K1/107;C07K1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sub 偶联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维生素D3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维生素免疫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下列名称适用于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BSA: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Sigma公司产品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0.01M,pH=7.40)
cBSA:经乙二胺修饰的牛血清蛋白
透析膜:美国联合炭化(UnitedCarbide)公司产品
维生素D3:中国标准品质检所
CDI:N,N'-羰基二咪唑,Sigma公司产品
DMAP:4-二甲氨基吡啶,Sigma公司产品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前体,主要由皮肤经光照后产生。维生素D本身无生物活性,必须在肝脏和肾脏相继接收2次羟基化才能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两种重要形式包括维生素D3(胆钙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3(胆钙化醇)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6小时以上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但是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上升、空气的污染、各地天气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中国儿童和成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800IU/d。但从国际对D3的应用看来,大部分国家在日照较少的季节,对婴幼儿的日摄入量已经提高到800-1000IU/d,而孕妇和普通成人如果检测为维生素D3缺乏,在开始1-2个月,日摄入量会要求提高到2000IU/d甚至更多。通过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3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也就是说天然的维生素D3,和食品级的天然维生素D3补充剂一般不会引起中毒。而大剂量的化学维生素D3和强化维生素D3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3过量和中毒的可能。因此,检测营养强化食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在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检测中,仪器法如液相色谱法和质谱等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准确,稳定,可靠,但是由于仪器法价格昂贵,费事较长,且造成有机溶剂污染,需要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所以难于应用于现场操作。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检测手段。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易,不需要专人操作等优点,这使得ELISA法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手段。酶联免疫检测法的核心是需要高质量的抗体。维生素D3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具有免疫原性,称之半抗原。所以,必须把微生物D3转化为能引发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免疫原(又称之为完全抗原)。经检索,世界上尚未有关于维生素D3的免疫原合成及抗体制备过程的报道,而且维生素D3的ELISA试剂盒大都购于国外,保存期短,价格高,远不能满足检测需要,因此研究维生素D3的免疫原的合成及抗体制备显得格外重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溶液A的制备:在50mL圆形反应瓶内,搅拌中(120转/分钟),加入维生素D319.20mg(0.050mmol),N,N'-羰基二咪唑(CDI)16.2mg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DMAP)0.6mg溶于2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反应4小时生成维生素D3与CDI的活性中间体。
(2)溶液B的制备:在25℃下,取cBSA171mg(0.0025mmol)溶于15mLPBS(pH=7.4,0.01M)中。在磁力搅拌下(120转/分钟)将A液逐滴加入B液中,反应6小时得溶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天津三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小刚,未经南开大学;天津三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小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1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组合物
- 下一篇:烯烃复分解组合物的粘合促进剂和凝胶改性剂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