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1774.3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世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变压器 温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液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方式为开放式充液,对于有挥发性或者有毒性的液体不适合这种充液方式,而且这种充液方式不能排除液体内气体,影响变压器温控器的使用。另外,此充液方式需要人为观察充液状态,充液剩余液体不方便回收利用,而且充液过程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进行密封操作、无泄漏无挥发、省时省力的用于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用于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装置,包括封储液器皿,封储液器皿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阀门、两端头间距可变的输液管相接,输液管通过活塞与缸体的内腔相连通,活塞与缸体相配,缸体连接有与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二阀门;所述的封储液器皿通过管路与单向泵的排出口相接,单向泵的吸入口通过管路与油箱的内腔相连通,油箱连接有与油箱内腔相连通的第三阀门;在油箱上设有液位开关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单向泵、液位开关、压力传感器均与电控装置相接;在缸体侧面吸附有超声波震荡装置。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用于变压器温控器的这种新型的充液装置快速、高效、封闭防尘、省时省力,无泄漏无挥发,并且可以对液体循环利用,适用于各种配方的液体对变压器温控器的充液,本装置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1为封储液器皿,封储液器皿1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阀门2、两端头间距可变的输液管3相接,输液管3通过活塞4与缸体5的内腔相连通,活塞4与缸体5相配,缸体5连接有与缸体5内腔相连通的第二阀门6。两端头间距可变的输液管3是不透钢弯状管,即一端与第一阀门2相接,另一端接在活塞4上并通过活塞4上的孔与缸体5的内腔相连通。活塞4移动时,输液管3可随之发生变形,保证了活塞4的正常移动,又保证了缸体5的内腔与输液管3的内腔相连通。
封储液器皿1通过管路与单向泵10的排出口相接,单向泵10的吸入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的内腔相连通。
油箱9连接有与油箱9内腔相连通的第三阀门8。
在油箱9上设有检测其内液位的液位开关11和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2。
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单向泵10、液位开关11、压力传感器12均与电控装置相接。
14为吸附在缸体5侧面的超声波震荡装置,用于发生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辅助脱气用。
工作过程如下:7为变压器温控器的毛细管,向毛细管7内充液时先将毛细管7两端头分别与第二阀门6和第三阀门8相接。活塞4的驱动为与电控装置相接的直线步进电机。初始装态时,活塞4位于下止点,即位于A位。
步骤一:打开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活塞4在直线步进电机带动下向上移动,使毛细管7和油箱9内的气体抽出,形成真空度,然后关闭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打开第一阀门2,并向下运行活塞4至A点,将抽出的气体通过输液管3进入封储液器皿1内。连续运行步骤一,直至压力传感器12检测到预设的压力值。
步骤二:向上运行活塞4至B点,使封储液器皿1内的液体进入缸体5的内腔,关闭第一阀门2,再将向上移动活塞4至C点,使进入缸体5内的液面上形成一定真空度,并启动超声波震荡装置14一定时间,保证液体内的气体排出至液面上方,再次打开第一阀门2,并向下运行活塞4至B点,使气体进入封储液器皿1内。
步骤三:打开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向 下运行活塞4,使液体进入毛细管7内,并进入油箱9内,只要在油箱9上的液位开关11动作即可说明毛细管7已经被充满并无气体存在,充液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2可随时检测到压力值。充液后要关闭各阀门,并利用单向泵10将油箱9内的液体排至封储液器皿1内,已被再次利用。卸下毛细管7的两端头处理封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世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世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1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