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高压风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1336.7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6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邓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4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34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高压 风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器,尤其涉及卧式高压风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气加气用压缩机的风冷冷却器,要求工作压力0.3~25.0Mpa,温度20~200℃,各冷却器均为多个冷却单元,多个冷却单元个冷却单元间布置结构紧凑、冷却效率高,而每个冷却单元多为多管程,每个管程的结构是由若干翅片冷却管和两个管板式封头组成,两个管板式封头之间通过若干焊接翅片冷却管相通,各个冷却单元连接在一起,在外加单独风扇冷却。
专利号为201420102697.9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了风冷冷却器,它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单元,每个冷却单元包括若干个叠置的管程,管程依次由弯管首尾连通,每个冷却单元的首端设置有进口,每个冷却单元的末端设置有出口;管程包括两个密封的汇管和若干根冷却管,两个汇管之间通过若干根冷却管连通。
上述的专利文献中的冷却管因其内部与被冷凝气体接触的面积仅为冷却管的内管壁,因此由于冷却管与被冷凝气体的基础面较小,致使要通过冷却管对被冷凝气体的热的吸收有限,难以进一步提高冷却管对被冷凝气体热量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冷却器中因为冷却管与被冷凝气体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冷却管吸热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卧式高压风冷却器,它包括多个冷却单元,冷却单元首段设有进口,冷却单元尾段设有出口,冷却单元首尾相连间隔层叠在一起,冷却单元通过管程连通,冷却单元包括多根冷却管和两根汇管,汇管分别连接在并排的冷却管两端,冷却管内壁上分布有多个内翅片。
针对上述基础方案,通过管程将多个冷却单元首尾间隔层叠在一起,冷却单元包括多根冷却管和两根汇管,汇管分别连接在并排的冷却管两端,进入冷却单元的被冷凝气体通过汇管向各根冷却管流动,如此在冷却器中降温效果好的地方,气体遇冷体积收缩量大,气流速度会较快,冷却中降温效果差的地方气,气体体积减小小流速度会慢一些,如此冷却器中的各个局部单元能自动调节各局部的气流速度,同时若是冷却器中某个地方堵塞,其他管道也能流通;冷却管内壁上分布有多个内翅片,通过内翅片增大了冷却管与被冷凝气体的接触面积,接触面面积的增大,能增大冷却管与被冷凝气体的热交换,避免了以前单纯仅采用冷却管的内圆柱管壁对被冷凝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因为内管壁的接触面较小,冷却管对被冷却气体吸热不足,热交换效率差的问题。
针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冷却管为不锈钢圆管,不锈钢圆管为壁厚大于2mm;圆管会相对于方管,在受到压气体压力时受力均匀,安全系数更高,圆管为壁厚大于2mm的不锈钢钢管,当不锈钢管的壁厚大于2mm,钢管的的承压能力能达到20MPa以上,能适应压力大或者压力变化大的高压气冷凝,不锈钢管的受力承压能力大于现有采用的铝合金钢管的承压能力,为此能更适应天然气、页岩气等采气站气压多变的场合。
针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二:还包括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位于冷却单元的正下方,冷却风扇的出风口设有导风板;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能加快冷却单元吸热后的散热,冷却风扇位于冷却单元的正下方,吸热后的热空气会因为密度小向上升,将冷却风扇安装于冷却单元的正下方,能加快热空气的上升并将冷空气的排向冷却单元,冷却风扇的出风口设有导风板,导风板能将冷却风扇的排除的风更集中的排向冷却单元,如此冷却风扇所排的风的利用率高。
针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三:冷却管外有均匀分布的外翅片,外翅片能增大冷却管的散热。
针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四:汇管与冷却管无缝焊接,无缝焊接既能对汇管和冷却管进行位置相对固定,同时还能密封冷却单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冷却器架1、冷却风扇2、导风板21、冷却器3、汇管31、冷却管32、内管321、外翅片322、内翅片323、管程33、冷却单元34、进流口41、出流口4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卧式高压风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架1,冷却器架1上方设有冷却器3,冷却器3的正下方设有冷却风扇2,在冷却风扇2的出风口出环设有导风板21,冷却器3的左上方开设有进流口41右下方开设有出流口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1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铜表面钝化预处理的酸洗液
- 下一篇:一种散热器用铝合金表面钝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