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1213.3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雄;张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10/0525;B82Y30/00;B82Y40/00;C01G23/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长 氧化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日渐加剧,清洁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二氧化钛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锂电材料,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率,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快速充放电性能和较高的容量,脱嵌锂可逆性好等特点,在锂电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水热法以及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纳米线,其长度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对性能的要求。
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二氧化钛纳米线的长度,从而提高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20~40g/L的比例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置于8mol/L~1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电磁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置入反应釜中,油浴并搅拌反应20~24h;
(3)将反应后的溶液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PH为9,然后再用稀硝酸洗至PH为7后得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为市售的二氧化钛P25粉末。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所述油浴的温度为100~140℃。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所述搅拌的搅拌速率为300~500r/min。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3)所述稀硝酸的浓度为0.1mol/L~0.3mol/L。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中,只有在合适的氢氧化钠浓度下,才能合成纳米线。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只有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机械搅拌,才有利于极细超长纳米管的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线极细超长,纳米线长度在10μm~15μm,性能较好,同时,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这种纳米线中组装不同材料,构筑特殊纳米结构,其制备方法简单,加工过程对环境无污染,适用面广,制备成本较低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制得极细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20g/L的比例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置于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电磁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置入反应釜中,100℃油浴并搅拌(300r/min)反应24h;
(3)将反应后的溶液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PH为9,然后再用0.3mol/L的稀硝酸洗至PH为7后得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
由图1可以看出,所制得二氧化钛纳米线是以分散的纤维状存在,且图中所显现的二氧化钛纳米线长度大多都已超过5μm,比表面积较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30g/L的比例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置于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电磁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置入反应釜中,120℃油浴并搅拌(400r/min)反应22h;
(3)将反应后的溶液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PH为9,然后再用0.1mol/L的稀硝酸洗至PH为7后得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40g/L的比例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置于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电磁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置入反应釜中,140℃油浴并搅拌(500r/min)反应20h;
(3)将反应后的溶液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PH为9,然后再用0.2mol/L的稀硝酸洗至PH为7后得到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1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