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21130.4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3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伟;高东升;武红玉;李玲;刘立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施 桃树 高效 可持续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针对现有设施桃品种更换速度加快的现状,现有的品种更新换代技术普遍会需要耽误1年以上正常设施生产且至少耽误2年的产量形成,本专利提出: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以实现正常设施生产与品种更新换代两不误,实现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领域,具体为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果树设施促早栽培是近20年来兴起、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经济收入是露地的3~5倍,甚至更高,为我国果树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目前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首选项目之一。设施桃作为设施栽培主要树种,在设施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设施桃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栽培使用优良的品种,只有不断地进行品种更新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桃子具有良好生产能力的寿命一般是15-20年时间。国内科研单位的桃育种经过长期积累之后,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品种推出,使得现在一个桃品种的经济寿命已经大幅缩减为3-5年。面对品种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现状,如何能够不断的进行品种更新,成为设施桃高效可持续生产的一个关键性技术环节。
目前设施桃进行品种更新主要采用刨树新植,高接换头两种方式。刨树新植分为两种方式:换土新植、消毒新植。换土新植的操作要求:采果后选择适宜的时间,将以前的园土挖出(挖土深度要达40-50cm),选取未种过果树的菜园土取表层40-50cm土填入园中,第二年春天重新栽植。整个更新过程1年不能进行生产,2年不能形成产量。如果考虑成本投入问题,仍使用原来的温室建园应该。即使不换土,也必须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新植的操作要求:深翻晾晒土壤,施用土壤消毒剂等。对根癌病发生严重的温室大棚,可用根瘤灵蘸根,药液要超过根颈部5厘米,蘸后立即栽植,避免阳光直晒。对线虫病发生严重的温室大棚,可用98%棉隆颗粒剂(必速杀)进行防治,可采用撒施(30~40克/平方米)、喷洒(40克/平方米,喷后翻土7~10厘米)等方法。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春天种植。整个更新过程1年不能进行生产,2年不能形成产量。高接换头有以下几种方式:方式一:在采完果子之后,对设施老树进行重剪回缩,促发新梢,6月初在发出的新枝上嫁接更新品种。整个更新过程1年不能形成产量。方式二:暂停一年的设施果树生产,第二年春天在桃树主枝基部插条高接更换品种。整个更新过程1年不能形成产量。
目前的设施桃品种更新换代方式大多需要耽误1年以上正常设施生产且至少耽误2年的产量形成,而现代新品种的更新频率已经提到3-5年更换一次。现有的品种更新换代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生产要求,不利于设施桃树栽培高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设施桃品种更换速度加快的现状,现有的品种更新换代技术普遍会需要耽误1年以上正常设施生产且至少耽误2年的产量形成,提出了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以实现正常设施生产与品种更新换代两不误,实现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低位高接,此步骤为本专利核心步骤之一,实现品种更新的基础。
在正常设施生产进行中,于1月底、2月初,在桃树主干基部距离地面15-20cm树皮较光滑部位,用插皮接的方式在主干上一侧接上一个更新品种的接穗,再在嫁接位置主干对侧采用同样的方式嫁接一个更新品种的接穗。接穗采用0.6-0.8cm的健壮枝条,剪成长约10-15cm小段(保证除去削切面,有3-4个健壮叶芽)。将接穗用塑料带紧密捆缚与主干两侧,再用塑料薄膜将整个接穗与主干严密包裹。
第二步:扎眼露梢,为第四步提供准备。
当接穗叶芽萌芽后用针把塑料薄膜挑破,露出新梢。切记不可这时把薄膜解除。
第三步:断根施肥,此步骤为第四步的前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1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