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脉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20846.2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2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刘少帅;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狭缝 脉管 装置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脉管。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太空探测、红外、原子能、超导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低温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脉管制冷机作为低温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其冷端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冷头振动小、可靠性高,在低温制冷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脉管作为脉管制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冷端PV功尽可能无损耗的传输到脉管热端,并在热端耗散。由于回热器损失占整个系统损失的一半以上,目前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回热器和调相机构上,脉管损失往往被忽略,然而和制冷量相比,脉管损失实际上并不少。特别在深低温区,脉管损失不容忽视,减小脉管损失尤为重要。
脉管为一圆形空管,位于回热器和调相结构之间,脉管损失可以分为传热损失和流动损失两部分。脉管热损失主要包括传热损失、轴向导热损失,流动损失是由于高频下管内气体的非理想流动而造成的。通过理论分析,脉管中的气体可以假设成三个部分,一部分在冷端进出回热器,一部分在热端进出气库,中间部分气体始终处于脉管中间,成为气体活塞。气体活塞位于脉管中间位置,占脉管体积三分之一左右,并在冷端和热端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其与脉管壁存在温差,形成热损失。如果管内流动均匀,热损失通常发生在边界层内;如果管内流动不均匀,形成湍流微团,则热损失增大。气体活塞和脉管管壁之间存在泵气损失,调整脉管长径比可以减小边界层厚度,进而减小泵气损失。脉管内的自然对流、二次流等附加流动等在高频运行下的湍流流动,使得脉管中部气体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性,造成流体间的冷热混合损失,因此,脉管中气体层流状态可以减小此损失,提高脉管效率。
目前,在脉管优化的方面,主要采用在脉管内增添导流丝网的方法以改变脉管内部气体流态,然而导流丝网由于孔隙率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阻力,增加了脉管损失。在深低温区时,脉管的损失严重消弱了制冷性能,通过改变脉管结构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其流动状态,提高脉管膨胀效率对冷端制冷量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脉管制冷机中脉管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脉管,特别是涉及脉管结构优化以提高脉管内部气流层流状态,改善脉管内部气流状态。在原有脉管制冷系统基础上的改进,改善气流状态,减小脉管内部流动及传热损失,提高脉管传输效率,且内部狭缝装置可依据设计进行结构变化,尤其适用于深低温制冷及脉管尺寸较大的工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脉管,在脉管内部嵌入一段狭缝装置,狭缝装置为一段与脉管同心的薄壁圆管,狭缝装置内部由不同结构的分隔板分割成数个气流通道,分隔板布置方向与气流方向平行。
所述狭缝装置内部结构为被3块分隔板均分为中心对称3个相同的气流通道。
所述狭缝装置内部结构为与薄壁圆管同心的圆筒形分隔板,同心圆管通过金属丝或法兰连接至脉管内部管壁,狭缝装置与脉管同心布置,将脉管内部分为两个平行通道。
所述狭缝装置内部结构为用4个相同的半圆弧分隔板将管内分成5个气流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脉管,进入脉管气体,经狭缝装置引流使得脉管内部气体流动状态更加均匀;工作气体均匀的运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脉管内附加流动,降低脉管损失;脉管内狭缝存在一定阻力,使脉管内部节流降压作用增强,增加了系统制冷效率;狭缝装置由不同形状圆板或者分隔板组成,可改变常规脉管空心圆管的机构,可根据工程及空间利用情况,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布局;一定程度改善脉管冷端质量流和压力波相位关系,增加制冷量,提高制冷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有狭缝式脉管装置的脉管制冷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狭缝式脉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衍化的一种脉管内部狭缝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衍化的另一种脉管内部狭缝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带有狭缝式脉管的脉管制冷机脉管结构示意图,常规脉管制冷机包括PV功输入1、连接管2、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6、狭缝结构7、脉管热端换热器8、惯性管9、气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0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灵芝口服液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