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及其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0738.5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雅;黄璐;严士常;杨越;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E02B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泊 船舶 物理 模型 及其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港池(1)、造波机(2)、消浪缓坡(3)、地下水库(6)、码头模型(4)、船舶模型(5)、潜水泵(7)、导流墙(8)、风架(9)、缆绳模型(10)和六运动量测量仪(15);所述消浪缓坡(3)设在港池(1)四周,地下水库(6)设在港池(1)的地面以下,造波机(2)设在港池(1)一端,码头模型(4)和船舶模型(5)均设在港池(1)的另一端;所述导流墙(8)设在码头模型(4)和船舶模型(5)外围,且船舶模型(5)与造波机(2)之间的导流墙(8)中间设有缺口,潜水泵(7)设在码头模型(4)左右两侧或正后方,并与导流墙(8)连接;所述风架(9)为2组,关于船舶模型(5)纵轴、横轴对称设置在船舶模型(5)上;所述码头模型(4)包括靠船墩(12)、系缆墩(17)、护舷传感器(13)、铁架(18)和计算机(16),护舷传感器(13)设在靠船墩(12)上,铁架(18)悬臂端伸到船舶正上方,缆绳模型(10)一端与码头模型(4)连接,另一端与船舶模型(5)连接,缆绳模型(10)与船舶模型(5)连接端设有缆力传感器(11);所述船舶模型(5)重心位置处设有探头(14),六运动量测量仪(15)通过铁架(18)悬挂在探头(14)正上方;缆力传感器(11)、护舷传感器(13)、六运动量测量仪(15)分别与计算机(1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波机(2)为多向不规则波造波机(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7)为1个以上,均匀设置在码头模型(4)左右两侧及正后方,并与导流墙(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模型(10)由钢丝与多级钢片组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模型(10)为4个,分别模拟船舶模型(5)的艏缆、横缆、倒缆和艉缆。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没有放入码头模型(4)和船舶模型(5)时,从地下水库(6)向港池(1)中加水至设计水位,对试验所需波要素进行率定,并在造波机(2)系统中保留率定文件;
2)、安装码头模型(4)、船舶模型(5)和缆绳模型(10),通过设计资料中给定的码头前沿水流流向确定大流量潜水泵(7)及导流墙(8)位置,通过设计资料中给定的码头前沿风向确定风架(9)位置,根据风荷载计算值在风架(9)上配得相应重物;
3)、安装缆力传感器(11)、护舷传感器(13)和六运动量测量仪(15),并连接到计算机(16);
4)、调用率定文件,造波机(2)打出相应工况的波要素,通过计算机(16)分别采集系泊船舶的6个运动量、缆力和撞击能量,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软件处理;
5)、停止造波机(2),等待港池(1)中水面平静,根据工况调整风架(9)上的重物及潜水泵(7)和导流墙(8),打下一个波要素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
6)、步骤5)水位波要素打完后,加水或放水至下一设计水位,同理进行试验,至实验结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泊船舶物理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试验结束后,将港池(1)中水抽回至地下水库(6),供下次试验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07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舭龙骨
- 下一篇:发电机倒置式后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