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半纤维素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7525.7 | 申请日: | 2015-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纤维素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的合成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半纤维素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利用撕透明胶带的方法,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原子排列的石墨烯,两人也因此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Science,2004,306(5696):666-669)。石墨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蜂巢晶格,其结构单元为碳六元环,它是一种只有单层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构成碳基材料的基本机构单元。它可以包裹形成零维Fullerenes,卷成一维carbonnanotube,层层堆积成三维graphite。从石墨烯发现的那一天起,石墨烯就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在超级电容器、透明电极、海水淡化、发光二极管、传感器、储氢、太阳能电池、催化剂载体、复合材料、生物支架材料、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纺织、印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热学性能、抗菌性能。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它只有单层原子的厚度,约为0.335nm。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透光率高达97.7%。电阻率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其理论值高达2630m2/g。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常温下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比碳纳米管和单晶硅高。杨氏模量为1.1TPa,断裂强度高达130GPa。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微机械剥离法、印章切取转印法、液相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气溶胶高温分解法、外延生长法、无定形碳化物薄膜转化法、氧化石墨烯(GO)还原法及有机合成法等。其中GO还原法具有成本低、产率高和可批量生产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水合肼、二甲基肼、酚类、硼氢化钠、含硫化合物、醇类等(炭素技术,2013,32(5):30-36)。然而,由于GO还原法往往使用肼或硼氢化钠等有毒或价格昂贵的试剂作为还原剂,因此开发绿色、环保、高效和廉价的化学还原技术十分必要。
半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结构的第二大碳水化合物高聚物,含量仅次于纤维素,但它不同于均多糖纤维素,是一种由不同类型单糖组成的杂多糖。这些单糖主要有五碳糖如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岩藻糖等和六碳糖如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等,有的还含有酸性多糖如半乳糖醛酸和葡糖醛酸等。在构成半纤维素时,不是以一种单糖以一种连接方式构成均一的单糖,而是由两种以上单糖以多种连接方式构成带支链的杂多糖。目前还未见以半纤维素为还原剂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半纤维素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将半纤维素溶解于去离子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5%-10%的半纤维素水溶液,加入NaOH调节pH值=9-11,然后按照10:1-1:1的体积比,将NaOH处理过的半纤维素水溶液与0.01-1g/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在120-160℃的温度下水热反应1-24h,得到石墨烯溶液,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干燥处理后得到石墨烯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半纤维素提取自禾本科植物、针叶木、阔叶木、裸子植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方案,氧化石墨烯由氧化石墨经超声剥层制得,为单层氧化石墨烯、多层氧化石墨烯或二者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离心是以8000-12000r/min的转速离心5-20min。
作为优选方案,干燥处理是指将干燥箱温度设定在60-80℃,真空的环境下干燥1-12h。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绿色环保的半纤维素作为还原剂,它是一种由不同类型单糖组成的杂多糖,结构上包含还原性醛基等活性基团,通过水热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石墨烯,该制备方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并且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7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木籽蛋白乳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石墨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