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7520.4 | 申请日: | 2015-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9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兵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技术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各学科间的前沿技术,因对能源、医学、电子学、航空工业等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而金属纳米粒子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学、磁学、热学、生物学等性质而引起极大的兴趣,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纳米银在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传感技术、光学设备、催化、生物标记、药物转载和癌症治疗等。
传统的纳米银的制备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费用昂贵。化学法多采用水合肼、甲醛、多元醇、有机胺等做还原剂,虽然这些还原剂具有高活性,但对环境有害,并且制得的纳米银易发生团聚现象。
近年来,采用绿色、环保、高效和廉价的方法制备纳米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于物理、化学法更有优势,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反应,合成的纳米银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采用的绿色还原剂主要包括:维生素、柠檬酸钠、焦棓酸、对苯二酚、茶多酚、葡萄糖、果糖、蔗糖、植物及果皮提取物、微生物等。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能够帮助增加可以让空气和水进入的空隙,也同样产生植物必须的氮,硫,钾和磷。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简单化合物的同时又重新合成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早期研究认为腐殖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与酚或醌键合的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随后研究认为腐殖酸是木质素经过一系列氧化和脱甲基过程后形成的醌衍生物与氨基酸和多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近期研究认为腐殖物质可以通过各种机理形成,其核心由4个结构单元组成,即两个木质素单体形成的二聚物、酚氨基酸复合体、羟基醌和木质素的C6、C3单元。腐殖酸由于以上结构上的特点,可通过疏水作用、配位交换和氢键作用吸附有机物质,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很强的络合和结合作用,从而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得性及毒性。由于酚羟基的存在,腐殖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它可以还原金属。目前未见以腐殖质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制备纳米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将腐殖质加入到0.01-10g/L的硝酸银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其中腐殖质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1-10:1,然后置于微波炉中,600w加热10-60min,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8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纳米银粒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酚羟基的存在,腐殖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本发明采用腐殖质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具备工艺简单、反应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将1g硝酸银、1g腐殖质加入到100ml的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置于微波炉中,600w加热10min,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8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纳米银粒子。
实施例2:
将1g硝酸银、5g腐殖质加入到100ml的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置于微波炉中,600w加热30min,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8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纳米银粒子。
实施例3:
将1g硝酸银、10g腐殖质加入到100ml的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置于微波炉中,600w加热60min,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8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纳米银粒子。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兵,未经赵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7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