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芒果横线尾夜蛾幼虫半合成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16990.9 申请日: 2015-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5124220B 公开(公告)日: 2020-01-17
发明(设计)人: 田厚军;林硕;魏辉;陈艺欣;王定锋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10/37 分类号: A23K10/37;A23K20/105;A23K20/111;A23K20/147;A23K20/163;A23K20/174;A23K20/20;A23K50/90
代理公司: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13 福建省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芒果 横线 夜蛾 幼虫 合成 人工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果树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芒果横线尾夜蛾幼虫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其原料由纯水40~60份,主料35~57份,辅料3~5份组成;所述的主料是由干燥的芒果嫩叶、嫩梢和嫩枝按质量比2~4:5~7:0.5~1.5混合而成;所述辅料是由琼脂、抗坏血酸、葡萄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钾、甲醛、韦氏盐和复合维生素混合而成。该发明克服了芒果横线尾夜蛾野外采样而且室内无法饲养的缺陷,配方相对可靠、饲养相对简单,为长期稳定的对该虫进行生物学机理的研究以及双性引诱剂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虫源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芒果横线尾夜蛾幼虫半合成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芒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俗名蛀梢夜蛾、钻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国外芒果产区如泰国和印度也分布较广。由于芒果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大量种植。芒果横线尾夜蛾幼虫蛀食芒果的嫩梢和花穗,引起嫩梢枯死、花序顶部丛生或枯死,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据初步调查,嫩梢的受害率为35%以上,花穗受害率为25%以上(何林,杨永生. 2003.芒果横线尾夜蛾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植物保护,29(2):43-44.)。目前对该虫的防治基本上依赖杀虫剂农药(陈永森,黄国弟,莫永龙,等. 2009.四种杀虫剂防治芒果横线尾夜蛾药效试验.广西农业科学,40(10):1312-1314.;彭正强,韩冬银,符悦冠,等.2008.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2.;陈业渊,李绍鹏,高爱平,等.2001.无公害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99-106.;高松峰,李晓伟,黄木庭,等.2000.百虫净防治杧果横线尾夜蛾药效试验.中国南方果树,29(4):37-37.),既污染环境,使得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容易使其产生抗药性。由于芒果横线尾夜蛾属于钻蛀性害虫,传统的化学防治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对芒果横线尾夜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化学防治手段如抗虫品种选育、性信息素等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在对芒果横线尾夜蛾进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过程中(田厚军,陈艺欣,魏辉,等. 2012.芒果不同部位挥发物及横线尾夜蛾对其触角电位反应.生物安全学报,21(2):142-147.)需要大量的幼虫或成虫作为虫源,单靠野外采集已经无法满足试验的需求。传统的室内饲养大多是以新鲜芒果嫩梢或嫩叶等天然

寄主进行饲养,由于天然饲料易腐烂、变质,使试虫极易感染病原菌,这使得室内饲养的虫源受到季节性的限制,且必须频繁更换天然寄主,费时费力。所以采用天然寄主难以扩大芒果横线尾夜蛾饲养的规模,并达到虫源发育一致的效果,这也限制了后续许多研究工作的开展。鉴于此,研制芒果横线尾夜蛾人工饲料以及摸索其关键的饲养技术,以实现该试虫长期大规模的继代饲养,从而为开展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充足的虫源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尚未有芒果横线尾夜蛾人工饲料的相关报道,这也给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由于缺乏借鉴经验,也为芒果横线尾夜蛾人工饲料的成功研制增加了难度。因此,项目组通过文献的检索以及多年来对芒果横线尾夜蛾生理生化行为的研究观察,对其饲料进行的反复的探索,为保证以后的科研不再受虫源不稳定的影响,成功研制出芒果横线尾夜蛾饲料则显得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芒果横线尾夜蛾幼虫半合成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克服了芒果横线尾夜蛾需要野外采样而且室内无法饲养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配方相对可靠、饲养相对简单、世代繁衍相对稳定、原料易于获得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将低龄(1~2龄)幼虫和高龄(3~5龄)幼虫根据其发育阶段进行分类饲养,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对该虫采样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法规模化繁殖的弊端,从而可以长期、稳定的对该虫进行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及机理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也为进一步研究芒果横线尾夜蛾双性引诱剂提供了必要的虫源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6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