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泵站截流新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6800.3 | 申请日: | 2015-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尉高洋;缪毅;唐金忠;彭亮;傅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5/04 | 分类号: | F16K15/04;F16K27/02;F16K2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乐卫国 |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泵站 截流 新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型泵站截流新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止回阀阀芯移动易出故障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小型泵站使用以替代现有的止回阀的装置,其密封和止逆的效果更好,包括阀体,阀体的下部设有漏斗形的阀座,阀体的中部为圆柱筒形结构,圆柱筒形结构内有球形的阀芯,阀座与阀芯为可密封的配合,阀座下面连接有进口连接端,阀体的中部侧边有出口连接端,阀体的上部连接有阀盖。本发明具有自紧、排水通道保证畅通、阀芯自动定心、升降开闭准确稳当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站防止逆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泵站截流装置,例如止回阀,其阀芯多由销接转动的结构组成,这种结构的止回过程不均匀,阀芯与阀座易产生撞击现象。现有技术还新产生一种阀芯平动的结构,这种结构依靠弹簧力压紧,使阀芯与阀座形成密封。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135258.3,名称为“止回阀”的发明专利申请,该发明申请写明,设有阀座部件和限位部的阀主体;以及具有圆板部和突出于该圆板部的外周的多个引导部,且能够在上述阀座部件和上述限位部之间移动并能够由自重而闭阀的阀体,由相邻的上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述圆板部的外周形成流体的通道,在上述阀主体的对应于上述阀体的移动范围的部位上,设有向上述阀主体内侧突出的凸部。该专利申请通过一圆形平板沿阀体的轴向平动,与阀座或闭合或分离,这种依靠弹簧压紧的平面密封方式存在密封效果差的不足,而且,其需要四周的筋条导向,如果导向的间隙太小,易卡死或阻滞,如果间隙太大,又会造成偏心和密封不均进而造成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止回阀阀芯移动易出故障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阀芯自动对中、密封具有自紧效果的截流新装置,该装置在小型泵站使用可替代现有的止回阀,其密封和止逆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小型泵站截流新装置,包括阀体,其特征是,阀体的下部设有漏斗形的阀座,阀体的中部为圆柱筒形结构,圆柱筒形结构内有球形的阀芯,阀座与阀芯为可密封的配合,阀座下面连接有进口连接端,阀体的中部侧边有出口连接端,阀体的上部连接有阀盖。
进口连接端与泵出水管连接,当泵启动,进水口水压高于出水口压力,压力水自漏斗形的阀座底部向上推动球形的阀芯向上直至阀盖部位,水流则经阀座至出水口流出;当泵停机,阀芯依靠自重下落至阀座,如果外界河水倒灌,则将下压阀芯,此时阀芯下面压力消失,使其跟紧地贴在阀座上,此即阀芯对阀座密封有自紧的功能,密封将更加可靠,有效地阻止河水倒灌。
优选方案,所述阀芯的内部为一金属制成的空心球,空心球的外表面覆盖有密封层。
优选方案,所述阀芯为聚丙烯制成的球形结构,该球形结构的内部有一个配重的金属小球。
优选方案,阀盖为一倒置的漏斗形结构,倒置的漏斗形结构的上底有若干个通孔。倒置的漏斗形结构构成容纳球形的阀芯的寄存库,其作用有三个:一是截流装置开启后,阀芯置于寄存库内,排水通道得以畅通;二是防止球形阀芯逃逸;三是防止漂浮物进入管道。
优选方案,阀芯的平均密度为1.10~1.20g/cm
优选方案,所述漏斗形的圆锥部锥角大于60°且小于90°,且圆锥部的大端圆形直径为小端直径的2倍。角度太小易闷死,太大则密封力会偏小。
优选方案,出水管直径为阀芯外径的0.6~0.8倍。
优选方案,进水管端部设有连接的承插口,其内壁配有密封圈。
优选方案,阀芯的球形外径为进水管直径的1.42倍。
优选方案,出水管为一个或二个,根据排水需要设定;一个出水管时,出水管与进水管平行布置;两个出水管时,出水管与进水管垂直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6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