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填充高度测量仪的终端元件和填充高度测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13919.5 | 申请日: | 2015-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V·皮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洛纳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3/284 | 分类号: | G01F23/28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宣力伟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填充 高度 测量仪 终端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填充高度测量仪的终端元件和填充高度测量仪,具体而言,描述和示出了用于根据行进时间方法工作的填充高度测量仪(3)的导体装置(2)的终端元件(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作为现有技术备选方案的终端元件。该目的关于所讲述的终端元件(1)由此来实现,即在第一柱体元件(11)和第二柱体元件(12)之间布置有承载元件(13)并且在承载元件上布置有阻抗匹配部件(15)。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高度测量仪(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根据行进时间方法(Laufzeit-Verfahren)工作的填充高度测量仪(Füllstandmessgerät)的导体装置的终端元件(Abschlusselement)。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行进时间方法工作的填充高度测量仪,其带有至少由外导体和内导体形成的用于引导电磁信号的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根据行进时间方法来工作的填充高度测量仪而言,通过由沿着导体装置来引导的电磁信号评价行进时间,来应用所谓的TDR-测量原理(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时域反射技术)。信号在此沿着导体装置-或尤其沿着形成导体装置的两个导体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填充高度应被获取的介质的表面的方向上被发出。如果信号碰到介质的表面上,则信号在该处被部分地反射。然后可由被反射的信号的发出与接收之间的行进时间测定介质的填充高度。微波信号的这种引导的大的优点在于,变化的周围环境条件(例如上升的或下降的周围环境压力、上升的或下降的温度)不影响测量精确性且此外信号的行进时间不依赖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导体至少具有固定端部(利用该固定端部使导体固定在接口或法兰处)以及自由的朝向介质的端部。导体经由接口与电子设备相连接,该电子设备产生待传递的信号且接收及评价被反射的信号。
在所描述的填充高度测量仪中存在所谓的“死区(Totzone)”,其表示介质的这样的填充高度区域,即在该填充高度区域中测量是不可行的或者仅在大的不精确性情况下是可行的。“死区”的原因在于用于传导信号的导体组件的阻抗跃变(Impedanzsprüngen),其由于机械结构或由于几何条件而出现。
在此区分在这样的区域(即在其中导体组件被引入到容器中)中的“上死区”与在自由端部处的“下死区”。
为了对付上死区的问题,有时设置成导体组件由两个导体组成,其中,一个导体同轴地围绕另一导体。这样的同轴导体的好处是阻抗在其几何伸延上保持不变。此外这样的导体通常还可容易与在导体组件之后连接的电子设备的阻抗匹配,该阻抗常常是50欧姆。
对于导体装置的自由端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设置阻抗匹配部件、终端电阻或由不同的电气构件(电阻、电容、线圈等)组成的阻抗匹配网络。例如参照文件EP2711673A1、DE10043838A1或EP2154496A1。尤其在文件EP2711673A1中设置成,内导体通过端部件被延长并且终端电阻处于用作导体的端部件中。
用于阻抗匹配的元件在此位于导体装置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且因此还受制于工艺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作为现有技术备选方案的终端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元件(对于这种终端元件而言解决了前面所推出和所指出的目的)首先且主要地特征在于,在第一柱体元件和第二柱体元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承载元件且在承载元件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阻抗匹配部件。
第一和第二柱体元件设计成基本上为柱状,其中基体横截面例如是圆形或多边形。在一种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柱体元件的侧边设有凹口和/或外翻部(Ausstülpung)。然而总体上产生柱状的整体印象,其中通常可这样来理解柱体,即高度大于基面的延伸量。在一种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柱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端侧处具有带有比表示相应的柱体元件的柱体更大或更小的外周缘的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洛纳股份公司,未经克洛纳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39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