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鼻疖的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0139.5 | 申请日: | 2015-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秀梅 |
| 主分类号: | A61K36/80 | 分类号: | A61K36/80;A61P11/02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中药 | ||
1.一种用于治疗鼻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莎草蕨10份、山紫菀15份、石地钱15份、虱婆草9份、鞑新菊9份、地不容4份、牛轭草15份、蓝花参2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莎草蕨10份、山紫菀15份、石地钱15份、虱婆草9份、鞑新菊9份、地不容4份、牛轭草15份、蓝花参25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莎草蕨10份、山紫菀15份、石地钱15份、虱婆草9份、鞑新菊9份、地不容4份、牛轭草15份、蓝花参25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莎草蕨10份、山紫菀15份、石地钱15份、虱婆草9份、鞑新菊9份、地不容4份、牛轭草15份、蓝花参25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秀梅,未经陈秀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01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