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9431.5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湛击;蒋成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钟日红;张文娟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始数据 中继器 基站 网络数据传输 第一数据 发送 网络系统数据 解码 基本网络 联合解码 吞吐性能 拓扑结构 网络编码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所述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包含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中继器以及基站,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各自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分别生成并发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到所述中继器以及所述基站;所述中继器进行解码以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所述中继器对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进行网络编码以生成并发送第三数据到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以及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取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平均吞吐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仍为无线技术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中,通常采用基于中继器的协作通信以及网络编码的方式来提升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体的,协作通信可以抵抗信道衰落,网络编码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两者结合既能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又可提升系统的平均吞吐性能。
然而传统的网络编码是基于对协作用户间的异或编码,这种编码方式稳健性较差,易错误传播并且难以推广到多用户场景。因此,在无线信道中,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网络编码方案。
由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LDPC)可以采用并行的迭代译码方式,且具有逼近香农限的性能,因此LDPC在编码协作通信的应用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更好的利用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产生的冗余信息,目前已提出一种在中继器处以乘积码为基础的网络编码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用户1、2分别利用编码器对各自待发送信息(原始数据)进行独立的LDPC编码,然后分别占用一个时隙广播各自的码字到中继器和基站。
步骤2:中继器接收到两信源(用户1、2)发送的码字后,先采用相应的译码算法译码,恢复出各个信源初始发送码字,再采用乘积码的方式对恢复的两用户信息进行网络编码,最后通过第三个时隙发送至基站。
步骤3:基站联合信源和中继器发送的信息进行联合译码。
综上,现有技术的方案通过LDPC与乘积码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协作通信与网络编码的结合,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又可提升系统的平均吞吐性能。但是随着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平均吞吐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平均吞吐性能需求,需要一种新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满足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平均吞吐性能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所述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包含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中继器以及基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各自的原始数据进行基于多元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编码以分别生成并发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到所述中继器以及所述基站;
所述中继器对所述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分别进行解码以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
所述中继器对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进行基于乘积码的网络编码以生成并发送第三数据到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以及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取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有限域上的符号作为所述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原始数据的信源符号,在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过程中,对经过多元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旋转调制和/或分量交织以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9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