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08644.6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宁;张介驰;韩增华;张丕奇;马庆芳;戴肖东;陈鹤;孔祥辉;马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黑木耳 菌丝体 耐高温 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耐高温特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是中温型菌,菌丝体在5℃~35℃都可生长,一般以22℃~28℃为适宜。黑木耳发菌温度愈低,发育速度愈慢,菌丝体营养吸收越充分,菌丝体健壮,生活力旺盛,子实体结实色深肉厚,抗逆境性能强。相反,温度愈高,发育速度愈快,但菌丝体脆弱,易衰老,生活力不强,后期子实体色淡、质薄,商品价值低,抗性减弱。因此,迫切需要了解黑木耳的抗高温特性,以及黑木耳菌丝体在高温环境热激后是否能够回复生长变化情况。
目前已经报道的关于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的研究报道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评价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的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完成的:
步骤一、用cPDA培养基制成平板或斜面;
步骤二、将黑木耳菌种接入cPDA斜面或cPDA平板,然后在25℃条件下培养96小时;
步骤三、然后置于60℃环境中热激处理2小时后取出;
步骤四、再置于25℃环境中继续培养,菌丝继续生长或恢复生长认定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本发明用于评价黑木耳耐高温特性。。
步骤一所述cPD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浸出汁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本发明的方法可行性极强,可简单快速的识别和认定黑木耳品种是否具有抗高温特性。本发明为尽快培育出高温型黑木耳品种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可以确保稳产或高产,减低因温度高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25℃培养96小时的初始状态照片;
图2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55℃条件下热激处理6小时后,置于25℃培养144小时的状态照片;
图3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55℃条件下热激处理7小时后,置于25℃培养144小时的状态照片;
图4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60℃条件下热激处理2小时后,置于25℃培养144小时的状态照片;
图5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60℃条件下热激处理3小时后,置于25℃培养96小时的状态照片;
图6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60℃条件下热激处理4小时后,置于25℃培养144小时的状态照片;
图7是不同品种黑木耳菌丝体在65℃条件下热激处理2小时后,置于25℃培养144小时的状态照片;
其中图1-7中,编号为1-10的试管所对应的菌种为黑威10、黑威11、黑威15、黑威29、黑威916、黑威981、黑威8808、黑威9809、黑威单片和新科。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评价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的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完成的:
步骤一、用cPDA培养基制成斜面,所述cPD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浸出汁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步骤二、将黑木耳菌种——黑威15接入cPDA斜面,然后在25℃条件下培养96小时;
步骤三、然后置于60℃环境中培养2小时后取出;
步骤四、再置于25℃环境中继续培养,菌丝继续生长或恢复生长认定黑木耳菌丝体耐高温特性。
本实施方式采用黑木耳菌种为黑威11和黑威15,都能够继续生长,且菌落的表面能够看到明显的由于温度变化而留下的痕迹,可以认定黑威11和黑威15均具有耐高温特性。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发明效果:
1、试验材料:
试验使用菌种:试验使用10个不同品种,其中黑威29、黑威981、黑威8808、黑威11和新科为国家认定品种;黑威10和黑威15为黑龙江省认定品种;黑威916、黑威9809和黑威单片为市场上销量较大的品种,以上均由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2、试验方法:将各菌种分别接入cPDA斜面,25℃培养96小时后,进行热激试验。该试验主要是将已经生长96小时的黑木耳菌丝体置于40~60℃环境中以1个小时为时间单位进行培养,到时后取出,再至于25℃环境中继续培养,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及能否恢复生长。
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体现了不同品种菌丝体在25℃条件下培养96小时初始状态。
图2可知10个品种全部能够继续生长,可见明显热激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桐子快速嫁接方法
- 下一篇: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