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线缠绕架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06666.9 | 申请日: | 2015-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海;王大宾;孙延栋;于亚丽;谭深东;丁文学;陈颜基;邵俊淋;杨志强;宋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75/18 | 分类号: | B65H75/18 |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 地址: | 118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线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地线存放技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接地线缠绕架。
背景技术
接地线是电力线路和变电站施工中必备的安全工器具之一,它具有防止邻近带电体产生感应触电或误合闸送电时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
然而,在配电线路高低压接地线使用后,需要将接地线规范有序的存放于库房中,平且接地线在存放前需进行缠绕。而一般的存放方式使库房混乱,对日常检查维护接地线不方便,在使用前需要打开检查,并且接地线展放时易打结,导致浪费了过多的人力资源,使作业人员的该项工作负担极为繁重,并且缠绕摆放也会对接地线造成不成程度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方便、轻松和快捷完成接地线缠绕工作的接地线缠绕架,该缠绕架解决了现有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大,接地线缠绕不规范的问题,而且还具有便于携带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接地线缠绕架,包括支架、缠线架和固定环,所述的支架由连杆连接两个立柱组成,所述的缠线架由竖梁连接一个横梁组成,所述的横梁通过竖梁连接在连接杆上,所述的横梁与支架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行,所述的固定环设在一个立柱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连杆包括连杆A、连杆B、连杆C和连杆D,所述的连杆均平行焊接在两根立柱之间,所述的连杆A的两端焊接在两根立柱的一端,所述的连杆A与连杆B之间的距离为18cm,所述的连杆B与连杆C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的连杆C与连杆D之间的距离为38cm,所述的连杆D到两根立柱的两一端的距离为12cm。
所述的竖梁为两根,均一端焊接在横梁相连接,另一端焊接在连杆C和连杆D上。
所述的固定环有两个,所述的两个固定环之间以45cm-50cm的距离焊接在同一个立柱上。
所述的连杆、立柱、横梁、竖梁和固定环都是由正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接地线缠绕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各构件均可用正方形钢管焊接而成,可节省材料和制作成本,可使接地线达到缠绕统一和存放统一的标准,并且缠绕架连杆的设计,可以为接地线的搬运及存放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地线缠绕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地线缠绕架的结构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地线缠绕架的结构左视图。
图中标记:1-立柱,2-连杆A,3-连杆B,4-连杆C,5-连杆D,6-横梁,7-固定环,8-竖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参见图1至3,即本发明的接地线缠绕架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地线缠绕架包括支架、缠线架和固定环,支架由连杆连接两个立柱1组成,连杆包括连杆A2、连杆B3、连杆C4和连杆D5,连杆均平行焊接在两根立柱之间,连杆A2的两端焊接在两根立柱1的一端,连杆A2与连杆B3之间的距离为18cm,连杆B3与连杆C4之间的距离为10cm,连杆C4与连杆D5之间的距离为38cm,连杆D4到两根立柱1的两一端的距离为12cm,缠线架由两根竖梁8的一端焊接在横梁6组成,横梁6与支架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行,两根竖梁8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连杆C4和连杆D5上,固定环7为两个,两个固定环7之间以45cm-50cm的距离焊接在同一个立柱1上,其中,连杆、立柱1、横梁6、竖梁8和固定环7都是由正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使用方法:将接地线的线夹夹在连杆B3上,进而将接地线的绝缘手柄固定在缠绕架上,再将接地线的导线沿着架体顺时针缠绕,最后将接地钎子插入固定环7内,此缠绕架也可通过连杆A2将其挂在墙上或手提,便于存放和提取。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6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