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5014.3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5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武忠;王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标 定位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研制中,存在着试验台、型架以及机上孔类零部件的位置检测需求。试验台和型架安装时需要定位大量含有通孔的接头,定位测量普遍使用激光跟踪仪。在测量坐标系下,使用激光跟踪照射位于孔轴线两端的目标靶球,测量并调装接头,使其上轴线的两端坐标调整至公差范围内,达到准确定位接头的目的。由于支撑跟踪仪反射靶球的磁性托架(跟踪仪附件)的尾柄直径与接头孔径不相等,使得目标靶球难以准确定位于孔中心。
测量孔轴线的两端点坐标,需要定位激光跟踪仪目标靶球,现有技术是通过自制一个与孔径相配合的被称作“转接座”的“T”型芯轴,“T”型芯轴大端面的中心制有与激光跟踪仪磁性托架尾柄直径相同的孔,先将磁性托架与转接座配合安装,再将“T”型芯轴插入被测孔中,靠“T”型芯轴大端面(配合面)限定轴向位置,即具有一个定值退让量,最终达到确定轴端坐标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被测孔径,需要加工大量相应直径的转接座,测量精度会受到转接座加工及配合精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背景中存在的至少一处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包含有三爪孔径千分尺、限位端盖、磁性托架及目标靶球,其中,
所述限位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凸台,另一侧设置有定位销,在限位端盖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限位端盖的中心设置有圆柱形通孔;
所述磁性托架设置为法兰轴,法兰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凹槽,法兰另一端面侧设置有轴段;
所述三爪孔径千分尺设置有测量爪和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定位销孔;
所述限位端盖与壳体固定连接,且限位端盖的外圆尺寸大于壳体的外圆尺寸,所述定位销安装在定位销孔内,所述三爪孔径千分尺上的测量爪置于第一凹槽内;
所述磁性托架的非法兰端轴的外圆与圆柱形通孔配合,目标靶球吸附在磁性托架上的第二凹槽内;
所述凸台设置为圆柱形凸台,其外圆与圆柱形通孔之间设置有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至少设置有1个。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为圆锥形凹槽,所述圆锥形凹槽在磁性托架轴线方向的深度不大于目标把球的球径。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盖沿外圆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2~4个耳片,且耳片两侧的平面与限位端盖两侧的平面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设置为2~4个,相应定位销孔为2~4个。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设置为圆柱形定位销,相应定位销孔为圆柱形销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为半圆形凹槽、U型槽或方形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盖与壳体通过埋头螺钉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段的轴向长度小于凸台的轴向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的通用性,对不同孔径可以实现无极变径,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的限位端盖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孔心坐标定位测量装置的磁性托架的示意图。
其中:1-三爪孔径千分尺、2-壳体、3-限位端盖、4-磁性托架、5-目标靶球、21-定位销孔、22-螺纹孔、31-第一凹槽、32-凸台、33-圆柱形通孔、34-排气孔、35-定位销、36-螺钉孔、37-耳片、41-轴段、4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5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