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分离的电源插头及电源插头适配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04331.3 | 申请日: | 2015-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申荣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荣珠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电源插头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插头及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易分离的电源插头及电源插头适配器,该电源插头及电源插头适配器使用时,无需使用较大的力即可安全且容易地从插座分离。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源插头用于连接设置于电器、电子产品,并将供给至插座的电源供给至电器、电子产品为用途而使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器、电子产品虽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频繁,但都离不开插头与插座的支持。在实际使用中,有些插头与插座是相对固定的接插在一起的,而大部分插头与插座出于需要则须经常地插拔。
本发明涉及的电源插头具有插入插座的电源供给端子而啮合的连接销,以使从插座接收的电源供给至该电源插头。另外插座的电源供给端子稳固地抓住电源插头的连接销,稳定保持施加电源状态,此时为了使电源插头不会容易地从插座脱离,连接销以热套配合方式结合于插座的电源供给端子。
出于用电安全考虑,同时为了维持供电的稳定性,世界各国的插头与插座通常都设计成将插座的电源供给端子紧紧扣住插脚的结构。这时,插头的插脚由于牢牢夹在插座的电源供给端子上,如果我们想分离插头,需要较大的力气,给插头的使用提供了不便。如果直接捉住电源线拉出插头时,可能使电源线损坏、断裂,甚至发生触电危险。
另外,当前,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韩国公开专利2001-0075993公开了具有分离用操纵手柄的插头,如图1所示,具有所述现有的分离用操纵手柄的插头10包括:主体部11,在内部形成空间部;端子销13,从所述主体部11延伸至外部,为导电体;插座按压部件15,一侧末端部分能够从所述主体部11的内部突出至外部;操纵手柄17,从所述主体部11内部裸露至外部,按压裸露至外部的部分时,能够在主体部11内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件15的另一末端部分。
图2为显示该插头的运行状态,在插头10结合于插座20的状态下而要分离时,将操纵手柄17以铰链销17a为中心进行转动,向下推按压部件15,而形成为将插头10从插座20分离的结构。
该插头仍存在如下难题,为了从插座20分离而转动操纵手柄17,此时在持握插头10状态下,难以运行操纵手柄17,并且,拽动操纵手柄17而形成为按压部件15向下侧突出的结构,由此,最终将插头10从插座20分离,随着消耗力,而在分离插头10时需要大量的力。
此外,操纵手柄17为“L”型结构,为了省力上端部分通常设置很长且位于外壳外部,易受到外力碰撞、摩擦等影响,下端部分多处受力的结构使撬动杆上述结构易发生错位、折断等事故,稳定性差,不能满足对耐久性要求高的产品需求;
而且,操纵手柄17的设置,会占用插排上其它插头的插拔空间,使插排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对于电源插头适配器而言,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现有的电源插头适配器是将220V转换为110V或将110V转换为220V的目的而使用,图3为显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源插头适配器的附图,对于和家电产品的电源插头一样,与电源线一起包装成一体而完成的现有的电源插头,形成为无法分离电源插头的结构,难以适用用于从插座分离的结构的电源插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电源插头及适配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分离迅速、稳定性好的易分离的电源插头及电源插头适配器,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分离的电源插头,其包括端子固定部100、操纵手柄套壳200、电源线300、盖子400,所述盖子400包覆端子固定部100、操纵手柄套壳200、电源线300,以便从外部对其进行保护;其中:
所述操纵手柄套壳200,包括:套壳主体210,在一侧形成端子固定件插入部211,在另一侧形成有一部分开放的操纵手柄孔212,在操纵手柄孔212内部侧壁两侧形成有轴槽213;
操纵手柄220,插入至所述套壳主体210的操纵手柄孔212,在两侧形成用于与轴槽213结合的转动轴221,并且,上部形成有施压部222和凸轮部223,而以转动轴221为中心转动,其中,所述施压部222向一侧延伸,使得转动轴221离心,以使用户能够施加力,所述凸轮部223从所述施压部222形成平缓的曲率;所述盖子400一侧形成有开放孔430,使得所述操纵手柄220一部分能够突出至外部;
顶出销230,以内置于所述套壳主体210的状态,随着操纵手柄220的转动,与凸轮部223接触并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荣珠,未经申荣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4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