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线缠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2121.0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林;高甲勇;于晖;程岳磊;毕晓凤;李崑;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0 | 分类号: | E04H12/20;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37207 | 代理人: | 陈冰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架空线路拉线绑扎的拉线缠绕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行业在新架线路施工、转角杆及终端杆移位等使用UT固定拉线,因钢绞线穿过UT后必须采用镀锌铁丝绑线固定,镀锌绑线因材料限制,不允许使用钢丝钳等工具,以免破坏表面的锌层而导致生锈,因此普遍采用手工方式。手工绕线绑线费时费力,绑线绑扎紧固程度不足,绑扎镀锌铁丝绕线密度不均,容易导致拉线松弛,引发线路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线缠绕器,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手柄、绕线头、绕线片Ⅰ、绕线片Ⅱ、绕线轴承和缠线盘,绕线头固定在手柄的右端,绕线头右端的中间位置开有向左的卡线槽,绕线轴承采用单列深沟球轴承,其穿过绕线头右端的前后侧壁的上突处,绕线片Ⅰ和绕线片Ⅱ并列固定在绕线头的底部,且它们的右端均呈向下弯钩,绕线片Ⅰ的长度长于绕线片Ⅱ,且其弯钩内径大于绕线片Ⅱ,绕线片Ⅰ和绕线片Ⅱ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卡线槽以及绕线轴承上的槽口处于同一垂直面,绕线头的后侧壁上固定有带卡销的联板,缠线盘采用“H”型轮结构,它的中心圆孔穿过卡销,缠线盘的后侧盘面贴近联板的板面,其前侧盘面上开有绑线固定孔,且在与绑线固定孔不同位置处固定把手。
该缠绕器利用杠杆原理,操作人员握住手柄利用绕线片卡住钢绞线的表面缠绕,直至拉线完成绑扎。本发明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省时省力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绑扎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解决了传统手工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增加绑扎的牢固性的同时绕线轴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绑扎铁丝表面锌层的损伤,防止绑线生锈,可避免拉线绑扎不牢引发的线路事故,适用于新架线路施工、转角杆及终端杆移位等使用UT固定拉线时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绕线头与绕线轴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头2固定在手柄1的右端,绕线头2右端的中间位置开有向左的卡线槽10,绕线轴承5采用单列深沟球轴承,其穿过绕线头2右端的前后侧壁的上突处,绕线片Ⅰ3和绕线片Ⅱ4并列固定在绕线头2的底部,且它们的右端均呈向下弯钩,绕线片Ⅰ3的长度长于绕线片Ⅱ4,且其弯钩内径大于绕线片Ⅱ4,两绕线片内径之差约为绑线直径的2倍。绕线片Ⅰ3和绕线片Ⅱ4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卡线槽10以及绕线轴承5上的槽口11处于同一垂直面,绕线头2的后侧壁上固定有带卡销9的联板12,缠线盘6采用“H”型轮结构,它的中心圆孔穿过卡销9,缠线盘6的后侧盘面贴近联板12的板面,其前侧盘面上开有绑线固定孔8,且在与绑线固定孔8不同位置处固定把手7。
现场使用时,将镀锌铁丝绑线的一段由缠线盘6内侧插入绑线固定孔8,弯曲90°,利用转动把手7将绑扎镀锌铁丝缠绕至缠线盘6上,绑扎镀锌铁丝的末端通过绕线轴承5的槽口11,依次穿过卡线槽10、绕线片Ⅰ3和绕线片Ⅱ4之间的间隙,以缠线盘6和绕线轴承5的圆心弯曲呈“S”型,镀锌铁丝末端固定在被绑拉线上。
绑扎操作时将绕线片Ⅰ3和绕线片Ⅱ4卡在待绑拉线上。由于镀锌铁丝绑线缠绕被绑拉线后,已绑拉线半径增大,造成缠绕半径一大一小,绕线片Ⅰ3和绕线片Ⅱ4一高一低,上下错开。此时利用力学杠杆原理,操作人员握住手柄1以待绑拉线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沿表面进行缠绕,当需加大缠绕力度时,操作人员只需握住把手7朝缠线盘6转动的反方向用力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2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定时型报警防盗装置
- 下一篇:事故抢修塔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