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热液冷泉观测潜标水下控制系统及相关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01739.5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3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栾锡武;刘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2/18 | 分类号: | B63B22/1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热液 冷泉 观测 水下 控制系统 相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热液冷泉观测潜标水下控制系统及相关观测方法,属于海洋观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海底热液的研究始于1977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得由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同一地点约2610-1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囱”,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海底冷泉活动的发现是20世纪海洋科学的一个科学热点,对冷泉活动的研究提升了人们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海底冷泉之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海底沉积界面之下,以水、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温度与海水相近的流体,以喷涌和渗漏方式注入盆地,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这种作用及产物称为冷泉。冷泉区别于热液喷口的地方是,喷泉喷射出的液体和周围海水温度大体一致,而海底热液喷出的液体则高于周围海水温度。巴西Campos盆地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引起对海底冷泉的关注;在深海海底冷泉周围发现了生命迹象对生物起源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我国,在鄂霍次克海域海底冷泉上方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栾锡武等,2006;栾锡武等,2008),在东海发现巨型海底冷泉,在南海发现了众多海底冷泉的证据(陈忠等,2006)。海底冷泉上方的天然气水合物富含大量的甲烷,一旦溢出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海底热液冷泉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海底热液冷泉一般发生在深海几千米处,需要特殊的仪器进行观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对热液冷泉喷口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海上实际观测的潜标水下控制系统,并提供利用该系统进行海底热液冷泉观测的方法。该系统能够控制CN201210292082.2所述的海洋观测用潜标下潜到热液或者冷泉区,对喷口区进行温度等物理场结构测量,并直接测量热液冷泉喷口上方流体的运动特征,测量数据能够存储并实时传输定位。
具体技术方案为:系统包括主控芯片、声通信模块、声信标模块、液压控制模块、抛载控制模块、无线定位模块、电源模块、微结构测量模块和CTD(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温盐深系统,用于测量水体的电导率,温度及深度三个基本的水体物理参数)模块;声通信模块、声信标模块、液压控制模块、抛载控制模块、无线定位模块、电源模块、微结构测量模块和CTD模块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
其中,声通信模块采用ModemUWM3000水声通信器,用于与上位机进行命令和数据传输,最长通信距离3km。
声信标模块包括TC10000HA型收发器和TN10010C型信标机,用于科学考察船对潜标的水下定位。
液压控制模块包括:拉紧机构、内皮囊、电机、传动机构、由液压缸和活塞等组成的柱塞泵、支撑架、电磁换向阀、电池组和外皮囊。主控芯片发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和电机,使得电磁换向阀打开到需要位置,同时控制电路驱动电机旋转。电机的转动经过传动机构驱动活塞在液压缸内作直线运动,由于外皮囊经过电磁换向阀和外皮囊油管与液压缸相通,进而传递液压油流入或流出外皮囊。如果需要潜标下沉,则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处于适当的位置,且电机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使得液压油流出外皮囊,浮标浮力减小,开始下沉。如果需要潜标上浮,则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处于适当的位置,且电机带动活塞向下运动使得液压油流入外皮囊,浮标浮力增大,开始上浮。
抛载控制模块是指潜标抛除携带的重物,通过潜标本体和抛载重物之间快速、可靠的分离,控制潜标下沉以及上浮运动,提升潜标下沉以及上浮运动的速度,节省水下作业时间。包括阴极导线、阳极导线、阴极锁紧螺母、外壳、弹簧、阳极锁紧螺母、不锈钢丝、载重块和溶断舱。阴极导线与阳极导线分别通过阴极锁紧螺母和阳极锁紧螺母固定在外壳上,阴极导线下端与不锈钢丝相连,不锈钢丝下面悬挂载重块,弹簧位于外壳与载重块之间,作用是当不锈钢丝溶断后,利用弹簧的预紧力迅速将载重块弹开。阴极导线与阳极导线与电源相连,抛载系统溶断舱内灌装导电液体,所以当电源通电时阳极导线、阴极导线、盐水将充当电解质溶液。而金属材料不锈钢丝与电解质溶液材料接触,不锈钢丝由于与阴极导线相连,电位较低,于是不锈钢丝将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中的阳极反应,不锈钢丝将被氧化导致溶断,完成抛载。
无线定位模块发射定位信号,用于潜标浮至水面回收时搜寻潜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未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1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船用组合座椅平台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助动的人力环保客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