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插头,充电插座及识别这二者之间形状接合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01041.3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R.康诺普卡;L.多恩伯格;M.布勒克;L.克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9;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接合 充电插头 充电插座 锁紧 磁体件 滑槽 磁场 磁场检测器 检测 电驱动 充电 行进 | ||
本发明建议一种充电插头(1)、一种充电插座(2)和一种装置(A),其用于识别用于为可电驱动的行进工具(10)充电的充电插头(1)和充电插座(2)之间形状接合的装置。所述装置(A)包括:‑锁紧拴(3)‑形状接合滑槽(4),其中锁紧拴(3)和形状接合滑槽(4)被设置为,达成充电插头(1)和充电插座(2)之间形状接合‑磁体件(5)‑磁场检测器(6),并且磁场检测器(6)被规定用于检测磁体件(5)的磁场,其中锁紧拴被布置为,从磁体件(5)检测到的磁场在锁紧拴(3)和形状接合滑槽(4)之间有形状接合的情况下和没有形状接合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磁场是不同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可电驱动的行进工具充电的充电插头、一种充电插座及一种识别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之间形状接合的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就成功形成形状接合向使用者反馈的可能性,以便确保充电用基础设施设备和可电驱动的行进工具之间的连接。
背景技术
为了给可电驱动的行进工具提供电能量,极大的功率在充电用基础设施设备和行进工具之间被传输。为了避免损害和危险,无条件地要避免连接在电功率传输过程中的断开。如果在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组成导电充电连接的情况下通过锁紧执行器将充电插头锁紧在充电插头上,那么锁紧栓的移动距离是不能清楚确定的(“可回读”)。布置在锁紧执行器上的微型探测器通过特殊的电路报告锁紧销是否滑出或者是否已经达到一定的移动距离。然而通过微型探测器的电路不能反馈构造为这种类型的插头是否以及何时被锁紧。通过插座上的锁紧执行器的微型开关的回读的通常的缺点是,不能识别实际上什么被锁紧。插头锁紧的控制不是基于可信的信号来进行。充电插头的锁紧不能变得可信(这对于功能安全性来说是重要的方面)。此外因为之前提到的现有技术的装置已知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并且按照危险和风险分析插头锁紧对于直流电充电的安全性关系紧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
文献DE 20 2008 009 929 U1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电驱动装置的汽车的充电插接装置,其中规定有霍耳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在充电插接装置连接时传送与充电插接装置未连接时不同的电压。由霍耳传感器给出的电压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比如控制装置可以基于该信号启动或阻止充电过程。不进行锁紧状态的检查。
文献DE 10 2011 002 024 A1公开了一种具有无接触式开关装置的充电插头,其中充电插头的操控元件的位置通过磁体和磁体传感器确定。然而通过该装置并不能确定在充电插头和相适配的充电插座之间实际上是否通过布置在操控件上的止动件形成了形状接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满足上述确定的需求。
按照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用于识别用于可电驱动的行进工具的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之间的形状接合的装置解决。该装置包括锁紧件(“锁紧栓”),所述锁紧件被设置用于在与装置的形状接合滑槽的配合作用下达成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之间的形状连接。换句话说,锁紧栓布置在充电插头上并且形状接合滑槽布置在充电插座上(或者相反也可以)。此外装置包括磁体件和磁场检测器,其中,磁场检测器设置用于检测磁体件的磁场。根据锁紧栓的位置(的不同),在锁紧栓和形状接合滑槽之间的成功形状接合连接的情况下由磁场检测器所检测到的磁场(该磁场由磁体件形成)与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之间没有达成形状接合的情况下是不同的。换句话说,锁紧栓、形状接合滑槽、磁体件和磁场检测器被如此布置在充电装置的充电插头和相对应的充电插座上,从而使仅在锁紧栓和形状接合滑槽之间形成形状接合连接的情况下才通过磁场检测器检测到以预定义的方式特异化的磁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磁场检测器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那样,在实际上没有通过锁紧栓和形状接合滑槽形成成功锁紧时发出对应于正常状态的信号。这样可以可靠地阻止充电装置的损坏以及对人和材料的危险。
下面是本发明的优选扩展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1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毛角蛋白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拍摄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