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00126.X | 申请日: | 2015-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辛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11/10;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巷道 锚网复喷注双叠棚 围岩 控制 技术 | ||
1.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层岩性及巷道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位置及断面尺寸,确定巷道围岩破碎区、塑性区及弹性区的范围,对开挖后巷道进行锚杆、锚索与金属网基本支护,并对巷道围岩表面进行初喷强化;
步骤二,采用架柱式钻机对设计巷道围岩浅部注浆孔进行钻孔施工,注浆孔孔径与注浆管管径相匹配,安放注浆管进行封孔与低压注浆,对巷道浅部围岩进行强化,当注浆浆液充满围岩破碎区空隙中时停止注浆;
步骤三,在锚杆、锚索与金属网支护的巷道围岩初喷面滞后一段距离,按设计排距架设由内U型钢棚和外U型钢棚组成的双叠U型钢棚,且内U型钢棚和外U型钢棚间采用卡齿环固定,双叠U型钢棚间采用拉杆进行初次连接固定;
步骤四,在双叠U型钢棚两顶角与两底角分别采用顶角锚索配合U型钢梁与底角锚索配合U型钢梁进行双叠U型钢棚间的二次连接固定,要求双叠U型钢棚两顶角与两底角预先布置锚索穿越孔,背板区采用木柱进行充填严实;
步骤五,利用架柱式钻机对设计巷道围岩深部注浆孔进行钻孔施工,对深部围岩进行高压注浆强化,扩大围岩强化范围,当注浆浆液充满围岩塑性区裂隙中时停止注浆,使浅部与深部的注浆围岩形成内外承载结构;
步骤六,以巷道围岩表面初喷强化方法对双叠U型钢棚支护巷道表面进行复喷强化,封闭巷道围岩浅部注浆孔、深部注浆孔、背板区与双叠U型钢棚,达到锚网基本支护、围岩复喷注强化与双叠U型钢棚强抗的协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锚索配锁具与U36型钢制作的锚索托板进行支护,初喷材料为混凝土,初喷厚度以封闭金属网层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浅部注浆孔孔深达到围岩破碎区边界,注浆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内U型钢棚和外U型钢棚均由六节通过卡缆连接形成封闭环形的U36型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U型钢梁选用U36型钢制作,与双叠U型钢棚相接U型钢梁处设有锚索穿越孔,且一根U型钢梁上布置三个锚索穿越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深部注浆孔位置与浅部注浆孔位置间隔布置,深部注浆孔孔深达到围岩塑性区边界,注浆材料采用超细水泥浆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锚网复喷注双叠棚围岩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混凝土复喷厚度以封闭双叠U型钢棚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01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