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电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96419.5 | 申请日: | 2015-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8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C22B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4202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体 铁水 冷却槽 电模 水冷 制备 进水口 上端 连通 冷却 模具技术领域 模体侧面 铁水出口 铁水高温 氧化作用 冶炼铁水 出水管 进水管 冶炼水 出模 水腔 体外 冶炼 体内 延伸 | ||
1.一种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模体(5),设置在模体(5)内的冷却槽(4),设置在模体(5)底部的进水口(6),与进水口(6)相连通的进水管(8),与模体(5)上端面相连通并进入冷却槽(4)内的冶炼水入口(1),与模体(5)上端面相连通并延伸出模体(5)外的冶炼水出口(3)以及通过模体(5)与冷却槽(4)形成的水腔(7)和设置在模体(5)侧面的出水管(2)组成,所述的模体(5)由模体墙和模底组成多边形的凹槽;所述的冷却槽(4)为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形成弧形;所述的弧形,该弧形的最底端与设置冶炼水出口(3)一侧的模体墙靠近,与设置冶炼水入口(1)一侧的模体墙远离;所述的冷却槽(4)的底部还设置有水接触层(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槽(4)为向模体(5)底部凹陷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2)位于设置冶炼水入口(1)一侧的模体墙相连接的模体墙面上,并靠近设置冶炼水入口(1)一侧的模体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6)设置在冷却槽(4)最低端相对应的模底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6)在模底上至少设置2个。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6),在模底上相邻两个进水口(6)的间距为2-10c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冷冷却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模体制备:选取在冶炼炉的下游的一块空地上,将空地整平,并采用混凝土在地面上浇筑成平面,待混凝土凝固以后,得到模底;再采用砖砌成模体墙,模体墙砌成带夹心层的双层,并在夹心层中填入混凝土,并采用振动棒振动挤压紧密,再待夹心层的混凝土凝固后,再在模底上开设进水口,并采用钢管穿插入进水口,钢管上端面超出模底表面5-10cm,钢管下端面穿出模底底面5-10cm,再采用黄泥平铺在模底上表面,并将其压紧,使得钢管上端面超出水平面的距离为1-2cm,再将模体墙的内层砖取掉,并采用细砂与水泥按照5:3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后覆盖在其表面,覆盖厚度为一块砖的厚度,再采用黄泥、水泥、河沙按照质量比为5:3:2混合均匀后填充在模底表面,填充厚度为至与钢管上端面相平,并将其压紧;
(2)冶炼水入口制备:采用砖砌成30-65°的向下凹陷的斜槽,斜槽的底端与模体的上端面相连通,并有一段伸入模体内部,斜槽的顶端与冶炼炉的出口相连接,并在其凹陷的斜槽中采用黄泥覆盖1-2cm后,并将其挤压紧;
(3)冶炼水出口制备:选取在与冶炼水入口相对一侧的模体的上端面设置一个凹陷的斜槽,斜槽的斜度为30-60°,斜槽的一端与模体上端面接触,另外一端延伸出模体外,并在该斜槽的内部采用黄泥覆盖并挤压紧;
(4)出水口制备:选取与设置有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相邻的模体墙,并在该模体墙上靠近设置有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处打开圆形孔,并将圆形钢管插入该圆形孔中,再采用密封胶将圆形孔与钢管外壁之间的缝隙填充完整,再在钢管外端采用水管与其连接;并且采用水管与步骤1)穿出模底底面的钢管连接,并将其土埋至水池中;
(5)冷却槽制备:再选取能够自由扭弯形成任意形状,并且具有一定固定作用的板材,将其设置成弧形后安装在上述制备好的模体中,并将其固定至紧后,再采用河沙、黄泥、水泥按照3:6:5混合均匀浇筑,并将其压紧,再在其表面铺一层厚为0.5-1cm的黄泥,并压紧,即可完成水冷冷却装置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64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