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6274.9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鸿顺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5/02;C08K7/06;B29C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碳纤维 循环 增强 pc abs 合金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C/ABS,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和聚丙烯腈(ABS)合金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异特性,ABS材料的成型性和PC的机械性、冲击强度和耐温、抗紫外线(UV)等性质,可广泛使用在汽车内部零件、商务机器、通信器材、家电用品及照明设备上。
PC与ABS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但是,PC与ABS的相容性受两组分的型号、配比及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很大。为了有效改善界面相容性,最有效方法是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相容剂。通常的增容剂有:马来酸酐MAH接枝POE、ABS的接枝物、PE接枝物、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MA)、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胺基、SAN、双组分增容等。
PC/ABS合金可综合两者的优良性能。一方面提高ABS的耐热性和拉伸强度,另一方面降低PC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减少制品内应力和冲击强度对制品厚度的敏感性
PC/ABS合金的不足之处在于: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热变形温度有所下降。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由外层的碳纤维循环丝(1)和内部的PC/ABS合金(2)组成,各组分含量如下:PC为60-80重量份,ABC为20-40重量份,相容剂为5重量份,碳纤维循环丝5-20重量份,
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循环丝烘干备用;同时将PC和ABS烘干备用;
2)将PC、ABS和相容剂混合均匀备用;
3)将PC、ABS和相容剂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并且将碳纤维循环丝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挤出造粒,即得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熔体;
4)将挤出的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熔体冷却吹干后,切粒烘干,即得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由于碳纤维循环丝的作用,提高了PC/ABS合金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热变形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碳纤维循环丝,2为PC/ABS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由外层的碳纤维循环丝(1)和内部的PC/ABS合金(2)组成,各组分含量如下:PC为60重量份,ABC为20重量份,相容剂为5重量份,碳纤维循环丝5重量份。
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循环丝烘干备用;同时将PC和ABS烘干备用;
2)将PC、ABS和相容剂混合均匀备用;
3)将PC、ABS和相容剂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并且将碳纤维循环丝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挤出造粒,即得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熔体;
4)将挤出的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熔体冷却吹干后,切粒烘干,即得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循环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由外层的碳纤维循环丝(1)和内部的PC/ABS合金(2)组成,各组分含量如下:各组分含量如下:PC为80重量份,ABC为40重量份,相容剂为5重量份,碳纤维循环丝20重量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鸿顺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鸿顺合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6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