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96022.6 | 申请日: | 2015-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康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莉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00;A61K33/04;A61K35/64;A61K3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阳虚 慢性 肠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传统医学认为,因为肾为命门火,温煦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阳气皆赖于命门火之温煦,若命门火一衰,不能温煦中、下焦,脾、胃,大、小肠失去命门火的温煦,脾胃失和降,水谷不能腐熟,运化失职,使水谷停滞与胃肠,阻碍气机,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出现:早晨起来小腹隐隐疼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喜按,喜暖畏冷,面色萎黄,腰膝冷疼,形寒肢冷,阳痿,滑精,月经失调,白带多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目前西医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因为,现代医学对慢性肠炎多按感染细菌治疗,多用抗生素,补液治疗,故而治疗效果极不理想。本人曾用传统医学四逆散《伤寒论》,四神丸(证治准绳),附子理中丸(局方),桂附地黄丸(金匮要略),乌梅丸《伤寒论》等中药加减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治疗效果慢,治愈率低,治疗效果极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效高,效果显著,治愈快的一种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的纯中药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硫黄100、丁香200、益智仁300、藿香300、扁豆260、五加皮200、蚕砂200、白芷200、棉花根400、乌药300、延胡索200、灶心土300、山药300、甘草炭200、淫羊藿300、桑螵蛸200、石榴皮200。首先将硫黄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中药原料放在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硫黄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将药粉收瓶备用。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服用方法:每次服4.5克,日服2次,饭后温开水服下。
治疗疗程:5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
治疗效果: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100%,治愈率94%。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温补肾阳祛寒止泻,健脾和中化湿,理气止痛,收敛止泻的功效。
本发明的药物适用于肾阳虚寒型慢性肠炎,主要症状:早晨起来小腹隐隐疼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喜按,喜暖畏冷,面色萎黄,腰膝冷疼,形寒肢冷,阳痿,滑精,月经失调,白带多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硫黄:味酸,性温。有毒。入肾、心包经。具有外用解毒杀虫,内服补火壮阳的功效。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大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见,743页)
丁香:味辛,性温。入肺、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同上,见240-241页)
益智仁:味辛,性温。入脾、肾经。具有温肾固精,温脾止泻的功效。(同上,见242-243页)
藿香:味辛,性微温。气芳香。入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散表邪除湿滞的功效。(同上,见299页)
扁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健脾,和中化湿的功效。(同上,见314页)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化湿消肿的功效。(同上,见356-357页)
蚕砂:味甘、辛,性微温。入肝、脾、胃经。具有祛风湿,化胃肠湿浊的功效。(同上,见362页)
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痛,消肿排脓,除湿止带的功效。(同上,380页)
棉花根:味甘,性微温。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补脾益气,健脾化湿的功效。(同上,见414页)
乌药:味辛,性温。入脾、胃、肺、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同上,见481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莉,未经康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6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冻伤的外用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