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93234.9 | 申请日: | 2015-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林;李俊飞;钱浩智;岳颖;李春利;王福宽;李柏春;王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C07D311/30;C07D311/4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银杏叶 黄酮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银杏叶粉碎后进行索式提取,得到粗提物浸膏;(2)将步骤(1)所得的银杏叶粗提物浸膏放于离子液体与盐溶液形成的双水相溶液A中,然后微波进行处理得到吸附完成的双水相溶液;(3)取步骤(2)上层清液,通过B‑R缓冲液控制在pH3‑6,用大孔吸附树脂常温静态进行吸附24h,(4)用蒸馏水冲洗大孔树脂,然后收集冲洗液,回收离子液体利用;并用乙醇溶液对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洗脱,最后得银杏黄酮产物。大大减少了银杏黄酮的损失,也节约了溶剂使用的成本,整个流程中并不使用有毒有害有严重气味的有机溶剂以及其它会造成严重污染的原料,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新工艺方法,利用新型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以及双水相技术。
背景技术
银杏为现存古代孑遗植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是我国的特产植物,占世界的70%以上,它的叶和果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叶子,在植物学和化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非常复杂,许多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其中人们比较关注的有很多种,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不容忽视的一种。
目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机溶剂提取法:这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常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醚、丙酮、石油醚等。张永红利用70%乙醇对银杏叶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张永红,李艳.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6):396-397)。但是此方法溶剂使用量大,成本较高,杂志含量也较高,并且提取过程中气味大,有毒溶剂残留。②酶提取法:张小清等将酶法与溶剂提取相结合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张小清,程宁,秦蓓等.酶解-溶剂提取银杏叶活性成分工艺条件[J].应用化学,2005,34(10):635-637)。虽然比单纯的溶剂提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萃取率,但是萃取过程中仍要用到一些有毒副作用的有机溶剂,并且酶的加入主要是为了通过破坏植物细胞壁来提高效率,并没有起到选择性提取的作用,杂质含量也较高。③超声波提取法:刘晶芝等研究了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Riee Evans C对超声波在其中作用做了研究(Riee Evans C,Miller N J.The relativeanthioxidant activeties of plant derived ployphenloic flavonoids[J].Freeradical Res.1995,22:375-383)。但是超声波萃取多数还是作为一种辅助提取的手段。④微波提取法:刘峙嵘等提出在利用微波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要尽量采用鲜原料(刘峙嵘,俞自由,方裕勋等.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8(2):151-154)。但是微波萃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机溶剂的残留以及微波穿透物质内部时的衰减问题等,其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⑤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最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和固体中提取某种高沸点的成分,以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Jianchun Xie,Lili Zhu,Hongpeng Luo.Directextraction of specific pharmacophoric flavonoids from gingko leaves using a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querceti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1,934:1-11)。但是超临界流体需要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操作,因此设备费用比较昂贵,而且需高压技术,在设备和过程设计上还缺乏基础数据和系统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未普及。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3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