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浮按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2714.3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冯凯;吴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高健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3/20;H01H13/704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尤天珍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磁浮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按键结构,如电脑按键,都是利用材料弹性(硅胶或金属弹片)产生手感及讯号导通动作,由于受材料自身特性限制,材料长期使用容易产生疲劳损坏,弹性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弹性,导致按键失效,按压后不能复位,使用寿命难以再提高,且由于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压缩后弹性体占用一定体积空间,限制了产品厚度再降低,给电子产品越做越薄的要求带来困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浮按键结构,该磁浮按键结构便于制造,占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浮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剪刀脚、膜结构(membrane)和基板,所述膜结构覆盖于基板上侧表面,基板上侧表面与按键下侧表面通过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剪刀脚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按键下侧表面固设有第一磁体,膜结构上侧表面设有第二磁体,第一、二磁铁相对的表面为同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磁体沿上、下方向位置正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刀脚包括交叉设置且铰接连接的内框和外框,且内框的上端和外框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按键下侧表面,内框的下端和外框的下端分别穿过膜结构上的镂空部滑动连接于基板上侧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键下侧表面一侧设有开口卡扣,另一侧设有长条形滑槽,内框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凸块分别插设于按键下侧表面的长条形滑槽内并能够沿滑槽长度方向滑动,外框的上端设有铰接轴,该铰接轴恰能够转动卡设于按键下侧表面的开口卡扣内,基板上侧表面设有反向的第一、二弯钩结构,基板上侧表面还设有限位挡块,该限位挡块恰与第一弯钩结构开口方向相对,内框的下端和外框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滑柱,第一滑柱恰能够滑动卡设于第一弯钩结构内,第二滑柱恰能够滑动卡设于第二弯钩结构内,且内框下端止挡于限位挡块朝向第一弯钩方向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铝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磁体同极相斥原理进行设计,由于按键上的第一磁铁和基板上的第二磁铁同极产生相斥,对按键产生磁浮力,在失去外部压力时,按键在磁浮力作用下自动弹起复位,该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占用空间小,对按键材料的弹性没有限制,不易疲劳,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超薄电子产品按键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第一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第二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磁浮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剪刀脚2、膜结构(membrane)5和基板6,所述膜结构5覆盖于基板6上侧表面,基板6上侧表面与按键1下侧表面通过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剪刀脚2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按键1下侧表面固设有第一磁体3,膜结构5上侧表面设有第二磁体4,第一、二磁铁相对的表面为同极。
本发明利用磁体同极相斥原理设计的按键1作动结构,由于第一、二磁铁同极产生相斥(可以同为S极或者同为N极),对按键1产生磁浮力,在失去外部压力时,按键1在磁浮力作用下自动弹起复位,该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占用空间小,对按键1材料的弹性没有限制,不易疲劳,使用寿命长。
所述第一、二磁体沿上、下方向位置正对,保证始终同极相对,并保证按键1与基板6始终保持上下相对运动。
所述剪刀脚2包括交叉设置且铰接连接的内框和外框,且内框的上端和外框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按键1下侧表面,内框的下端和外框的下端分别穿过膜结构5上的镂空部滑动连接于基板6上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高健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高健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2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于清洗的压滤板框
- 下一篇:一种连续流砂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