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黄玉米渣提取叶黄素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492169.8 | 申请日: | 2015-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1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王志慧;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玉米 提取 叶黄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利用黄玉米渣提取叶黄素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人类日常食用生果及蔬菜时可吸收到的营养素,但吸收利用率一般较低。如果缺乏叶黄素,可服用补充剂。如果有较差消化系统的老年人,可以使用舌下的喷剂来补充叶黄素。早在1996年叶黄素已被加入为膳食补充剂。
叶黄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并可以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保护眼睛不受光线损害,延缓眼睛的老化及防止病变:日光中的紫外线及蓝光进入眼睛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白内障,黄斑区退化。紫外线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状体过滤掉,但蓝光却可穿透眼球直达视网膜及黄斑,黄斑中的叶黄素则能过滤掉蓝光,避免蓝光对眼睛的损害。但是叶黄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主要依靠从食物中摄取。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并且世界上玉米的总产量已超过稻谷和小麦,已成为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粮食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在传统工艺中提取叶黄素的烘干过程的高温会使叶黄素大量的损失,严重制约了叶黄素产品质量的弊端,提供了利用玉米渣高效提取高纯度叶黄素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取2~3kg黄玉米渣,用清水将其洗净,放入烘箱中20~30min,温度设定为70~80℃,将干燥后的黄玉米渣放入磨粉机中,碾磨成60~80目粉末;
(2)将上述所得的粉末放入容器中,向其中加入6~8L石油醚搅拌均匀,在超声波为45kHz,超声功率为70~110W,温度设为35~40℃环境下,进行脱脂40~60min,然后将完成脱脂后的黄玉米粉末挥发至无无石油醚残留物;
(3)将步骤(2)所得玉米粉末放入容器中,向其中加入1~2L蒸馏水,加热至溶液变为淡黄色时,保持温度20~3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600~800g改性凹凸棒土,搅拌直至溶液变为无色;
(4)对步骤(3)中的溶液进行加压气浮,压力为0.7MPa,收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质放入容器,加入600~700mL质量分数为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加入300~400mL乙醇和500~600mL乙酸乙酯,搅拌1~2h,静置10~15min;
(5)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0~250mL水搅拌10~15min,然后将其放入过滤式离心机中,转速设置为20000~30000r/min,离心10~15min,分离出粉末;
(6)将上述所得的粉末放入容器中,加入500~600mL氯仿,搅拌均匀,上样于硅胶柱中,先用水洗脱,再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进行洗脱,合并流份,将所得的流份使用陶瓷膜微滤对其进行精滤提纯,然后再使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
(7)将步骤(6)所得的浓缩液放入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即得到叶黄素。
所述的步骤(3)中,改性凹凸棒的制备方法为:
(1)将凹凸棒土放入超细研磨机中,研磨成100~120目粉末,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烘50~60min,温度设为290~310℃;
(2)将加热后的凹凸棒土降至28~35℃,放入转动机中,转动速度为90r/s,在温度为70~80℃下均匀喷洒双氰胺-甲醛树脂,对此气流喷射,喷射流速为90m/s,喷射压力为0.1MPa,保证双氰胺-甲醛树脂均匀覆盖于凹凸棒土上;
(3)将步骤(2)所得的凹凸棒土放入容器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溶液,淹没凹凸棒土2cm,搅拌10min,过滤;
(4)将上述过滤物放入烘箱中烘干,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改性凹凸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制作工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叶黄素的损失;
(3)本提取工艺易操作、效率高且所得的产品纯度高,提取率达到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2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