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7573.6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柳;赵凤佼;任志强;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羰基 还原酶 突变体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内容涉及耐热性提高的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羰基还原酶(EC 1.1.1.184),是氧化还原酶家族的一员,催化依赖于辅酶NADH或NADPH,能够特异性催化酮(醛)、醇之间的转化。手性醇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羰基还原酶可以高效地催化潜手性酮的还原,是制备手性醇的重要方法之一。羰基还原酶在制药工业、精细化工产业和信息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动羰基还原酶在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对其现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长时间内保持活性稳定,在极端环境中保持高的活性(极端温度或者pH值等)或者可以接受不同的底物(包括非天然底物)。其中酶的热稳定性对于工业应用来说十分重要,高温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更快,能缩短反应周期,提高时空产率,节约成本,也有利于避免反应过程中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运用定向进化和理性/半理性设计的手段对酶分子进行人工进化和改造已成为当前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学者运用这项技术成功的改造了各种各样的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Zhao,2007,Biotechnogy and Bioengineering 98(2),271-275)。其中易错PCR(error-prone PCR)、DNA改组(DNA shuffling)、半理性设计等已成为酶分子改造中常用的手段,大大加速了蛋白质的进化过程(Lehmann and Wyss,2001,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2(4),371-3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易错PCR技术对来源于金黄杆菌CA49(Chryseobacterium sp.CA49)的羰基还原酶ChKRED20(SEQ ID NO.2)进行分子改良,将一个或者多个氨基酸进行替换,从而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
所述羰基还原酶突变体是以SEQ ID NO.2为出发序列,将第10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第10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128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13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154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脯氨酸或其任意组合得到的突变体或在此基础上增加中性突变位点得到的突变体。
根据本领域公共知识,构建的能表达上述突变体的载体、基因工程菌等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以易错PCR技术对母本羰基还原酶ChKRED20基因随机突变,建立突变文库,通过高通量筛选体系筛选突变体。首轮筛选获得5个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以定点突变技术将其中2个多位点突变体进行单位点拆分,又获得2个耐热性提高的突变体。因此,共获得5个有益突变位点,将此5个有益突变位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整合,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组合突变体。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为:
(1)随机突变文库的构建和筛选:我们已经公开了从金黄杆菌CA49(Chryseobacterium sp.CA49,2012年11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NO:CCTCC M 2012484)中克隆的编码250个氨基酸残基的羰基还原酶ChKRED20的基因序列(NCBI登录号:KC342020,基因序列见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见SEQ ID NO.2)。采用易错PCR方法对其进行随机突变,以pET 28a(+)载体连接PCR片段,电击转入大肠杆菌DH10B,得到超过2×104个克隆的突变体库,将突变库克隆收集后提取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挑选单克隆于96孔板中表达蛋白。而后将菌体离心,加入溶菌酶破碎细胞,并离心,取部分上清液(粗酶液)以2-氯乙酰乙酸乙酯为底物,反应适当时间测定酶活(对照组)。同时,另取相同体积的上清液热处理一定时间,以相同的方法测定残余活性。将残余活性高于对照的菌株转接到新的96孔培养板中进行重复筛选。将筛选得到的残余活性高于对照的菌株,送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获得突变体DNA序列信息。详细方案见实例1。
经上述随机突变库构建和筛选,获得了5个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分别为36F7、123D9、22E10、122F11、32B11,其特征如下:
36F7:第10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DNA序列由GCA变为ACA)。
123D9:第10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DNA序列由GAT变为GA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7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