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4314.8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鲍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克胜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尹锋 |
地址: |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肥料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使用的肥料主要是高水溶性肥料,这类肥料的特点是水溶性高,养分速效。但缺点是养分释放快、有效期短、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不相协调、肥料养分易损失或被土壤固定、利用率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施用化肥从1949年的不足0.1%到目前绝大多数作物的种植都在施用化肥,目前我国化肥总产量与施用量均占世界第一。肥料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化肥,在农业增产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的投入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稻区当季化肥利用率大致范围是:氮肥为30~6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70%,在水稻的生产中,由于肥料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视氮肥的施用,忽略有机肥和微肥的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了肥料利用率较低,导致了水稻作物营养失调、倒伏减产、品质下降,同时耕地土壤性状恶化,严重污染环境。水稻生产潜力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效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最终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业用途广,发展前途大,值得使用者信赖的复合肥料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交联丙烯酸钾聚合原液的制备:在搅拌条件下,于去除阻聚物的丙烯酸15-20g中,加入使其中和55%-65%的固体氢氧化钾,在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而成丙烯酸和丙烯酸钾的混合溶液,再分别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钾,制备成交联丙烯酸钾聚合原液;
(2)产物A的制备: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葡萄糖酸、酒石酸、轻基丙二酸、戊二酸、EDTA、褐煤和水,然后加入上述的交联丙烯酸钾聚合原液,其中褐煤和水的重量比例范围为1∶6-9,褐煤和葡萄糖酸、酒石酸、轻基丙二酸、戊二酸、EDTA的重量比例范围分别为1∶0.6-0.7,1∶0.3-0.5,1∶0.6-0.8,1∶1.2-1.5,1∶0.2-0.5,反应时间为30-60分钟,提取腐植质,经过沉淀,液体为所需要产物A;
(3)产物B的制备:①将巨藻、海囊藻、马尾藻以成分比为2-3:1-3:2-4粉碎,制成海藻粉碎液;②将0.5-0.7份的复合酶和0.4-0.6份的生物发酵剂加入到含水量为25-30%的海藻粉碎液中,混匀;③将步骤②所得的来源于巨藻、海囊藻、马尾藻的海藻粉碎液混合,在温度为45-50℃,pH条件为5.5-6.5的酸性环境下,于发酵罐中发酵10-12天;④将步骤③所得的产物进行过滤,取其滤液,制得产物B;
(4)成品:将产物A与产物B(A与B的重量比为1:0.5~1.5)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在常温下冷却,在圆盘造粒机中,将混合物洒于尿素颗粒表面,用热风加热,直至吹干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肥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钾比例为1-2:3-5:6-8。
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反应时间为30-6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复合肥料所用原料的费用低,贮存时间长,有利于水肥互促作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对防止果树的腐烂和蛀虫有一定的效果,其生产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是一种高品质、高含量、高利用率的纯天然绿色肥料同时具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适应了广大农业者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交联丙烯酸钾聚合原液的制备:在搅拌条件下,于去除阻聚物的丙烯酸18g中,加入使其中和60%的固体氢氧化钾,在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而成丙烯酸和丙烯酸钾的混合溶液,再分别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钾,制备成交联丙烯酸钾聚合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克胜,未经鲍克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4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