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自适应吸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82794.4 | 申请日: | 201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5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郑·质;穆罕默德·奥玛·法鲁克;伊斯坎德·法鲁克;苏迪·桑卡尔·巴塔查尔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延容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自适应 装置 | ||
一种吸能系统,其包含车辆保险杠。吸能元件被附接至保险杠,该吸能元件包含第一片和第二片。线性驱动器将吸能元件连接至保险杠。驱动器可以基于来自车载车辆通信网络的速度信息来驱动。
背景技术
对于不同的碰撞情况下的保护车辆前端的需求可能会有冲突。例如,低速损坏承受力(low-speed damageability,LSD)和行人保护需求可以有所不同。LSD需求总体指示在例如低于15千米每小时(KPH)这样的缓慢的速度下,各种车辆前端部件——例如侧梁、散热器支撑件、车门、挡泥板、发动机罩、铰链、前照灯等——不出现损坏或出现轻微的损坏。因此,LSD情况通常需要在15KPH或更低的速度下通过车辆保险杠从碰撞中吸收的大约百分之八十的撞击能量。相比之下,行人保护需求通常设计成在例如大约40千米每小时这样的相对较高的速度下将行人腿部伤害限制在某一膝盖剪切力和弯曲矩目标。因此,相对于彼此,LSD情况通常需要刚性的保险杠系统,而行人保护情况通常需要较柔软的保险杠机构。不幸的是,当前车辆保险杠系统不适于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适应于LSD情况和行人保护情况的各自需求的车辆保险杠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和车辆前护板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4是图1的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端部的透视图;
图5是图1的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端部的透视图;
图6是图1的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的中部的透视图,包括线性驱动器的细节视图;
图7是包括驱动器头部支架和车辆保险杠在内的线性驱动器的细节透视图;
图8是用于车辆保险杠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在各个附图中所公开和说明的是用于车辆的自适应吸能装置系统10。如图1所示,车辆前护板12——显示该车辆前护板12是为了完整性和上下文,但并不是吸能装置系统10所必需的——可以覆盖保险杠14和贴附至保险杠14的吸能装置16。护板12可以使用低密度泡沫或诸如此类(未示出)贴附在吸能装置16上,以便允许护板12保持所需形状。图2显示了包括吸能装置16的系统10,该吸能装置16处在第一状态下,例如,处在适应低速损坏承受力需求的位置。图3显示了包括吸能装置16的系统10,该吸能装置16处在第二状态下,例如,处在适应行人保护需求的位置,即较高的速度。在第一状态下,系统10被展开以吸收比在第二状态下被展开时更大量的撞击能。
参照图1-3,保险杠14可以为常规的车辆保险杠,例如由钢或诸如此类形成。吸能装置16可以是各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取决于吸能需求,例如弹性材料、金属板等。另外,吸能装置16总体包括由这种材料制成的第一片17和第二片18。片17、18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彼此相互固定,例如粘合剂和/或摩擦。保险杠14可以进一步拥有贴附于其上的侧面元件,例如碰撞能量吸收罐(crash can)15。保险杠14,例如通过碰撞能量吸收罐15,可以以传统的方式附接至车辆前端(未示出)。
吸能装置16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例如第一端部为第一片17的端部,并且第二端部为第二片18的端部——可以附接至保险杠14的各自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例如,可以将枢轴销22穿过位于吸能装置16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各自的固定耳片34而插入,并穿过设置在保险杠14中的开口,从而枢转地将片17、片18各自固定至保险杠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2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安全智能车载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