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的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2028.8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成;夏珉;戴杰;宫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9 | 分类号: | G01N21/49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粒子 捕获 散射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包括光源、分光光路、测量对准组件、探测组件,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激光器(1)和激光器调节具(2A),激光器(1)固定在激光器调节具(2A)上,由激光器调节具(2A)调整高度和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横向位置;
所述分光光路包含分光镜(3)和全反射镜(4),分光镜(3)用于将激光器(1)产生的激光分为主光路和参考光路,主光路穿过分光镜(3),入射至微流控芯片(9)上;参考光路折射至全反射镜(4),经全反射镜(4)反射到微流控芯片(9)上,全反射镜(4)装在全反镜调节具(2B)上,通过调节具(2B)调整反射角度;
所述测量对准装置包含外圆盘(6)、内圆盘(7)、比色皿(8)、金属丝(14)、上定位圆片(15A)、下定位圆片(15B)、三轴调节具(17);其中内圆盘(7)和外圆盘(6)上下相嵌,内圆盘(7)置于外圆盘(6)的上方正中,两者圆心重合,外圆盘(6)置于工作平台上,且可连同内圆盘(7)绕圆心转动;比色皿(8)固定于内圆盘(7)中心;上定位圆片(15A)、下定位圆片(15B)分别嵌在比色皿(8)顶部和底部,金属丝(14)通过上定位圆片(15A)的圆心,穿过比色皿(8)圆轴中心,到下定位圆片(15B)圆心固定;
所述探测组件包括PMT(11)、PIN管(5)、示波器(12)、显微镜(10)和计算机(13);PIN管(5)固定在参考光路上,用于接收全反射镜反射的光;PMT(11)通过PMT调节具(2C)固定于外圆盘(6)上,通过PMT调节具(2C)调整其空间位置和角度,用于接收微流控芯片(9)内测试样本的散射光,PMT(11)、PIN管(5)输出端分别从不同输入通道接 入示波器(12);显微镜(10)固定在外圆盘(6)上,显微镜(10)的物镜对准微流控芯片(9)中心,显微镜(10)输出连接计算机(13),用于辅助观察粒子捕获情况;
所述微流控芯片(9)结构包括输入流道(21)、输出流道(20)和圆环流道(23),圆环流道(23)一端垂直于开口一侧处切线方向延伸出作为输入流道(21);圆环流道(23)另一端垂直于开口另一侧处切线方向延伸作为输出流道(20);输入流道(21)和输出流道(20)平行,输入流道(21)和输出流道(20)通过连通管道(22)连通,所述连通管道靠近输入流道(21)端口径较大,靠近输出流道(20)端口径较小,连通管道截面尺寸和形状根据所要测量的粒子形状大小选取,用于捕获测量样本的单粒子;连通管道的中心即为微流控芯片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流道(21)端部分为多个子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9)是采用芯片模板,对抽真空、静置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倒模、烤制而成;所述芯片模板是采用单晶硅材料,通过铬板固定,经光刻制作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组件中的PMT前端设计了4F光学系统,用于保证PMT的收光角度在1°内;其中,所述的4F光学系统构成由两片焦距相同的凸透镜和一小孔光阑组成,一透镜前焦点与另一透镜后焦点重合,小孔光阑置于重合的焦点上,三者处于同一光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20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