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网络的多工位自协调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0661.3 | 申请日: | 201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4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唐思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思钊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多工位 协调 智能 机器人 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基于云网络的多工位自协调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人组、通信控制网络、云计算服务端。通过云计算服务端依据第一主动智能机器人的初始运行信息、实时运行信息,规划、矫正第一从动智能机器人从动运行信息,以及通过通信控制网络将从动运行信息传输至第一从动智能机器人,控制、调整第一从动智能机器人动作。采用本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具有自协调功能的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智能机器人生产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工位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构建及其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网络的多工位自协调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目的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本研究项目得到由联邦教研部与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费得劳恩霍协会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
本项目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二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智能生产”是实现“工业4.0”项目的基础和前提。
智能机器人系统是实现智能生产的基本单元。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成熟的生产线布置中,机器人通常以机器人家族或称机器人组、机器人族的形式组织构成。而机器人组通常是连续工位的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组织而成,实现机器人组中各个工位的机器人协调运行是实现生产稳定、高效进行的重要课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不同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对动作程序进行协调和调整,以实现动作的同步和协调。其主要缺点在于:
(1)对于各工位机器人复杂动作,涉及工序和参数众多的情况下,计算量较大,对机器人自身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运算负载大,增加了机器人成本;
(2)对多工位机器人,尤其是随着工位数量的增加,不同工位机器人协调所依据的时钟频率要求逐步提高,而时钟同步对硬件的要求也对机器人成本和系统整体稳定性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3)现有的多工位机器人系统的依靠内部通信进行运行信息的相互交流,对基础通信容量、稳定性的要求也增加了故障率和运维成本。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亟需一种具有自协调功能的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组的运算能力差,协调各工位机器人动作困难,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协调功能的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网络的多工位自协调智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人组、通信控制网络、云计算服务端;所述智能机器人组通过所述通信控制网络与所述云计算服务器联接。
无特殊限制地,本发明中并不限定智能机器人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现有技术中各类生产线用的智能机器人,例如,汽车工业中的组装系统、焊接系统等等,又如,包装生产线中各功能单元用机器人,又如,微电子工业中,各具体功能单元常用机器人系统。尤其是,多工位智能机器人组中的一系列机器人的集合。
通常而言,所述智能机器人组为多工位智能机器人集合,至少包括第一主动智能机器人、第一从动智能机器人。
所述第一主动智能机器人将初始运行信息、实时运行信息传输至云计算服务端;所述第一从动智能机器人将实际运行信息传输至云计算服务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思钊,未经唐思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