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菌机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9790.0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秋;孙秀秀;赵国萍;何金兴;赵祥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大豆 球蛋白 碱性 多肽 机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菌机制的方法,属于多肽物质抑菌机理领域。由于抗菌肽结构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关于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抑菌机制属于膜损伤机制还是膜内物质损失机制,目前还没有被阐明。本发明通过测量细菌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泄露,细胞内、外膜的渗透性,对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膜损伤机制进行了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物质抑菌机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菌机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安全和保鲜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化学防腐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安全无毒的天然防腐剂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
抗菌肽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天然防腐剂。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源的水解肽有一定的抑菌特性。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是通过断裂酸性多肽与碱性多肽之间的二硫键后,通过等电点沉淀法从大豆球蛋白中提取所得的多肽。已有研究表明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具有比青霉素更高的抗菌特性,能明显抑制单细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
关于抗菌肽的抑菌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有膜损伤和膜内物质损伤机制。由于抗菌肽结构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关于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膜损伤机制,目前还没有被阐明,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探究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膜损伤机制,将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充分应用到食品防腐中,前景将非常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无法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抑菌机理从而抑制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便且准确的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菌机制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确定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抑菌机制的方法,步骤为:
A.检测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对微生物细胞离子泄露的影响情况;
B.检测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对微生物细胞外膜渗透性的影响情况;
C.检测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对微生物细胞内膜渗透性的影响情况;
D.结果判定:若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促进微生物细胞离子泄露、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促使细胞外膜渗透性增强、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促使细胞内膜渗透性增强,则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抑菌机制为膜损伤机制;反之为膜内物质损伤机制。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A、B、C、D所述微生物为大肠杆菌。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A具体包括:
1)将对数生长期108-109cfu/ml的大肠杆菌菌液离心,收集菌体;将所收集的菌体重悬于0.8-0.9%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并将菌悬液平均分成两组;
2)向步骤1)两组菌悬液中的一组中加入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溶液,设为实验组;另一组中加入等量纯净水,设为对照组;
3)将步骤2)两组样品在36-38℃恒温振荡培养,每隔半小时从两组样品中各自取出菌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4)将步骤3)所收集的上清液置于消化杯中,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高氯酸85-95℃水浴加热,重复多次,直到剩余液体颜色透明为止;
5)将两组步骤4)所得透明液体分别用纯净水定容,分别测定各组中Ca2+、K+、Mg2+的浓度变化。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B具体包括:
1) 将红霉素稀释至0.7、1.5、3、6、25、100μg/ml,将利福平稀释至0.6、1.25、2.5、5、10、20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9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