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9130.2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湛利华;郭亮;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8 | 分类号: | G01N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周晓艳;欧颖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板材 成形 极限 测试 装置 | ||
1.一种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能试验机(1)、设置在所述万能试验机(1)上且用于对板材进行压边和冲压成形的模具(2)、对板材变形前后的参数进行记录和计算的应变测量分析装置(3)以及对所述模具(2)和板材进行温度控制的加热控制装置(4)和保温隔热装置(5);
所述万能试验机(1)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面(1.1)、水平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1.1)正上方且能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中梁(1.2)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梁(1.2)下方的力传感器(1.3);
所述加热控制装置(4)包括温控装置(4.1)以及分别与所述温控装置(4.1)连接的加热部件(4.2)和温度传感部件(4.3);
所述模具(2)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上且带有上端具有开口的容纳腔(2.11)的凹模底座(2.1)、位于所述凹模底座(2.1)的正上方且带有与所述容纳腔(2.11)的开口处相对应设置的通孔(2.21)的压边模(2.2)以及上端与所述中梁(1.2)连接且其下端能在所述容纳腔(2.11)和所述通孔(2.21)中上下自由活动的凸模(2.3),所述凹模底座(2.1)与所述压边模(2.2)之间通过压边力控制装置(6)进行装配形成用于夹持板材的板材夹持部位;所述凸模(2.3)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凹模底座(2.1)、压边模(2.2)以及凸模(2.3)上均设有所述加热部件(4.2)和所述温度传感部件(4.3);
所述保温隔热装置(5)包括具有一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腔体(5.11)的保温隔热本体(5.1)以及设置在所述U形结构腔体(5.11)的开口处且与其尺寸相匹配的水平设置的隔热板(5.2),所述凹模底座(2.1)、压边模(2.2)、凸模(2.3)的下端、加热部件(4.2)以及温度传感部件(4.3)均设在U形结构腔体(5.11)内;
所述应变测量分析装置(3)包括控制器(3.1)、用于将板材进行打标的金属腐蚀打标装置(3.2)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1)内且与所述控制器(3.1)连接的CCD图像传感器(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3)由下至上包括圆柱形模体(2.31)和圆柱形长轴(2.32),所述通孔(2.21)为一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柱形通孔,所述凹模底座(2.1)、压边模(2.2)以及凸模(2.3)三者的中心轴线偏差不大于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4.2)为加热棒或加热条,所述温度传感部件(4.3)为热电偶;所述圆柱形模体(2.31)的盲孔内分别设有所述加热棒和所述热电偶;所述凹模底座(2.1)的外壁上和所述压边模(2.2)的外壁上均环绕所述加热条,且两者侧壁的盲孔内均设有所述热电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4.1)为温控仪,所述加热棒、加热条以及热电偶均通过电缆与所述温控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力控制装置(6)为螺栓(6.1)以及与所述螺栓(6.1)相匹配的螺母(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力控制装置(6)所采用的压边预紧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为预紧力系数;D为螺纹公称直径,其单位为毫米;F为压边预紧力,其单位为千牛顿,其范围为10-100千牛顿内可调;M为力矩,其单位为牛×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3)与所述中梁(1.2)通过销钉固定在一起,且两者相接触的部位设有隔热部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获取板材热成形极限图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7)为隔热垫片;所述保温隔热本体(5.1)的材质为石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91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