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减震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78597.5 | 申请日: | 201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银;李磊;宋泽新;钱书平;洪春庚;王太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减震器,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技术发展,对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摩托车均配置了前、后减震器,以减少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对摩托车及驾乘人员的影响。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减震器大多采用二轮摩托车的直筒式前减震,也即减震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下联接板的安装孔内,减震杆的下端插接在减震底筒内,减震杆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筒和减震杆内设有减震油,减震筒的上端与减震杆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油封,采用内弹簧与液压阻尼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和消耗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能量,以降低震动对摩托车和驾乘人员的影响。现有减震器与车架之间的联接长度短,减震杆的外径小,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抖震,影响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且抗冲击能力差,易弯曲变形产生安全事故,对称设置的减震杆间的间距较小,拆卸过程中实施空间较小。
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减震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单体和连接板,减震器单体通过顶部的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方向柱,方向柱、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构成工状,减震器单体包括顶杆、减震杆和减震筒,顶杆和减震筒分别设于减震杆两端,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于顶杆上,减震杆外围套有外弹簧,减震筒底部设有铰接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减震筒上设有入油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弹簧固定于外弹簧固定座之间,外弹簧固定座设于顶杆与减震杆之间、减震杆与减震筒之间。
优选的,外弹簧两端的直径小于中间的直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方向柱;4、顶杆;5、减震杆;6、减震筒;7、外弹簧;8、外弹簧固定座;9、铰接孔;10、入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单体和连接板,减震器单体通过顶部的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方向柱3,方向柱3、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构成工状,减震器单体包括顶杆4、减震杆5和减震筒6,顶杆4和减震筒6分别设于减震杆5两端,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固定于顶杆4上,减震杆5外围套有外弹簧7,外弹簧7固定于外弹簧固定座8之间,外弹簧固定座8设于顶杆4与减震杆5之间、减震杆5与减震筒6之间,外弹簧7两端的直径小于中间的直径,提高减震的效果,减震筒6底部设有铰接孔9,减震筒6上设有入油口10,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8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活塞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隔震和消能减震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