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8256.8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周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周香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27/16;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71500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肝胆 湿热 神经性 耳聋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呜。神经性耳聋的时候,实际上是指感音神经性聋,包括耳蜗的病变,也包括听神经的病变,甚至还包括听中枢的某些病变,并不单纯指听神经的问题。不同类型的神经性耳聋表现略有差别,主要表现均为单侧或双侧耳部不同程度的渐进性听力减退直至耳聋,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约半数病人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症状。
神经性耳聋是指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各种以前因素造成听觉神经损害而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全聋的都属于神经性耳聋。主要是有三种: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神经性耳聋、混合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回荡其他各种周期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患者感觉由于更强烈,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再世症状。
神经性耳聋症状由于内耳耳蜗螺旋器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感音性耳聋(临床上还将内、外淋巴及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导音性聋亦概括在感音性耳聋中),神经传导径路发生病变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但临床上通常不易鉴别两者间的异点,故常将两者合并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症状。所以,临床上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耳并发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硬化或痉挛等引起的耳聋及老年性耳聋均可概括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出现神经性耳聋其发病原因可有如下几种:1、小儿在患病后连续使用抗菌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所引起的中毒性耳聋。2、由病毒感染或内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3、患传染病如脑膜炎、麻疹、伤寒等所致的传染性耳聋。4、由外伤或爆震、噪音引起的爆震性耳聋等。
神经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或替代疗法。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般病例均可进行高压氧舱治疗。2、静脉用药选择:654-2、前列腺E1、丹参、纳洛酮、东菱克栓酶等。3、维生素B1、B6等神经营养药物。4、高价能量合剂。对短期内失聪、眩晕明显、耳鸣病人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并用激素治疗。替代疗法主要有:1、助听器;2、耳蜗埋植;3、听觉语言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中药,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鹅肠草,瓜蒌、天竺黄、墓头回、石吊兰、三颗针、法半夏、椿皮、刺茶美登木、地胆草、红豆蔻、竹沥、百合花、野甘草,大青叶和小飞蓬。
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鹅肠草10~20份,瓜蒌20~30份、天竺黄5~15份、墓头回15~25份、石吊兰10~20份、三颗针20~30份、法半夏10~20份、椿皮8~18份、刺茶美登木20~30份、地胆草20~30份、红豆蔻10~20份、竹沥10~20份、百合花20~30份、野甘草20~30份,大青叶15~25份和小飞蓬20~30份。
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鹅肠草10~15份,瓜蒌20~25份、天竺黄8~13份、墓头回17~22份、石吊兰13~18份、三颗针22~27份、法半夏15~20份、椿皮11~16份、刺茶美登木20~25份、地胆草23~28份、红豆蔻15~20份、竹沥13~18份、百合花22~27份、野甘草20~25份,大青叶17~22份和小飞蓬25~30份。
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鹅肠草14份,瓜蒌22份、天竺黄12份、墓头回19份、石吊兰16份、三颗针24份、法半夏18份、椿皮12份、刺茶美登木24份、地胆草24份、红豆蔻20份、竹沥15份、百合花26份、野甘草22份,大青叶20份和小飞蓬26份。
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鹅肠草12份,瓜蒌24份、天竺黄10份、墓头回20份、石吊兰14份、三颗针26份、法半夏15份、椿皮15份、刺茶美登木20份、地胆草26份、红豆蔻16份、竹沥16份、百合花23份、野甘草25份,大青叶18份和小飞蓬2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周香,未经杨周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8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