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秋葵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77559.8 | 申请日: | 2015-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2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华;宫慧慧;王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秋葵 人工 去雄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秋葵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属短日照作物,喜光,耐热,不耐低温,抗逆性强,现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秋葵全身是宝,是药菜花饲兼用作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秋葵性味甘、寒、滑,入心、肺、肾、胃、肝及膀胱经,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及恶疮、痈疖等病症。秋葵根、茎、花、种子等均可入药,其根利水消肿,治淋病、乳汁不通;散瘀解毒,治痈疮、腮腺炎、疳疔痔疮;清肺止咳,治肺热咳嗽。种子补脾健胃,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活血续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等。秋葵也早已被列入《中国药典》,欧美等国把它列入2l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美国人称为“植物伟哥”,日本人则称为“绿色人参”。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外秋葵的需求量大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山东省2014年已达10万亩,种植效益介于2-6万元/亩,秋葵种植、加工和贸易已成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
秋葵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近几年,培育的杂交品种越来越多,但制种技术需要规范,种子质量亟待提高。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秋葵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保持杂交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为秋葵杂交种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现有的文献报道的秋葵杂交制种技术距今都有十几年历史,如:黄秋葵一代杂交制种技术(牛青敏,张英军;种子科技[J],2001年12期);黄秋葵制种技术(金敬献,陈孝奇;种子世界[J],1998年2期)。上述秋葵杂交制种技术繁琐,投入大,用工多,已不能满足规模化、高产和高质量等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秋葵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方法。该方法对制种基地选择、备播、播种、父母本田间配置、杂交制种前的准备、人工去雄、授粉、授粉结束后的保纯、采收加工贮藏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黄秋葵杂交的制种方法,保持杂交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为秋葵杂交种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秋葵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方法,包括制种基地选择、备播、播种、父母本田间配置、杂交制种前的准备、人工去雄、授粉、授粉结束后的保纯、采收加工贮藏和田间管理,其特征是,
(1)制种基地选择:选择光热条件好、地力肥沃、地势平坦、无土传病害的田地为制种田,制种田内不插花种植其他作物,与其他品种的秋葵的种植距离在50米以上;
(2)备播:不施基肥和种肥,造墒要求上喧下实;播种前晒种,剔出劣种;
(3)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直播;
(4)父母本田间配置:父母本比例按1:6~8配置,父本种在母本区的一头;母本密度5000~6000株/666.7m2,大小行种植,大行70~90cm,小行30~40cm;父本密度6000~6500株/666.7m2;
(5)杂交制种前的准备:制种前,拔除制种田内的杂株、劣株、变异株和病株;在开始制种的前一天,对母本田逐株检查,摘除母本植株所有已开的花和幼荚;并在剥花去雄的当天上午,摘除当天所有新开放的花;
(6)人工去雄:以母本植株上含苞未展开、白色鲜艳的花苞为去雄对象,每天下午4点以后开始剥花去雄,把花冠连同雄蕊管一起剥下,露出雌蕊;去雄后随即将标记线搭在花柄上;剥下的花冠放入随身携带的布兜内,集中带出制种田;
去雄方法: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花冠基部;分开苞叶,用右手拇指指甲从花萼中部凸出部位切入,直至子房壁外白膜,并与食指、中指一起捏住花冠,分别向左右两边旋剥,把花冠连同雄蕊管一起剥下,露出雌蕊;
(7)授粉:上午10~12时进行,采用“单花授粉法”、“扎把授粉法”或“小瓶授粉法”进行授粉;
(8)授粉结束后的保纯:授粉结束后及时去除母本的自交荚、顶部不做杂交的花荚;
(9)采收加工贮藏:当秋葵荚全部变褐欲开裂,种子颜色较深时,进行采摘,采用玉米脱粒机脱粒;
(10)田间管理:浇0~1次水,治1次虫。具体为:一般年份不需施肥浇水,特殊年份,5月底6月初如天气较旱,可浇1次苗水;一般6月中下旬,苗病和蚜虫发生时,每666.7m2采用5%吡虫啉10毫升、恶霉灵2克和尿素100克2000~3000倍喷雾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未经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7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弹精确制导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半自动猎枪的导气调节结构





